最新消息:微信点赞是一个教您如何操作微信点赞的教程平台!

寻味成理|“新春剪影”特辑征文活动投票进行时

点赞资讯 weixin 325浏览

金虎一跃随风去,玉兔轻盈送福来。回味新春,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我校大学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加强大学生凝聚力,成都理工大学学生会将以寻味成理之“新春剪影”为主题,开展春节征文比赛,引领我校学生增强对新春佳节的了解和认识,讲述自己和身边人的新春故事,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增强节日氛围,让同学们再次感受浓烈的春节氛围。

经过十几天的投稿以后,我们收到了若干份的作品投稿,让我们欣赏各位同学的优秀作品,并为自己喜欢的作品投上一票吧!




投稿作品



1辞旧迎新时,诗意满新春

张佳丽文法学院

当“诗词”遇上“新春”,爆竹灿光遇上千年诗心,恢弘历史遇上人文风韵,两者的奇妙结合将传统春节文化背后的历史古韵、别样人情展现在我们面前。品味佳词,传承春节,是每个中华儿女一脉相承的情怀与使命,让我们在传承中感知,在感知中自豪。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的《除夜》向我们展现了除夕夜晚游子归家求团圆的温馨场景。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夕,在中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圆圆满满,共迎新春。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久久流传,经久不息。相信大家的除夕夜也如诗词般美好,在这晚与家人团圆,描述着对未来一年的期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笔下的《元日》向我们描绘了中国民间”开门爆竹”的热烈景象。轰隆隆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过往的不顺与遗憾纷纷化作云烟消散,温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带着人们对新年的祈望走遍千家万户。在我们北方传统文化中,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各家在煮饺子时,为驱邪恶、求吉利,家中的男性长者都会带领家中小辈鸣放鞭炮。燃放烟花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民俗,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成为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向我们生动呈现了南宋时期元宵佳节的欢乐场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河南省灵宝市东西常村元宵“骂社火”,以“骂”为特色,是融文艺、舞蹈、杂技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大型群体活动,是传统耕读文化的一种传承形式,人们以一场精彩绝伦的社火表演展现村貌,祈望来年风调雨顺,万事胜意。村民无论老少,纷纷参与其中,为新年增添浓浓年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春节的传承正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这背后承载的家国情怀、民族气节值得我们青年一代去努力、去创造。让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树立民族自信、奋进伟大征程!



上下滑动查看



2记忆里的流光剪影

唐未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记忆里的新年,是响亮的鞭炮声声入耳,是火红的春联节节高升,更是剪纸图中浓郁的年味儿,记忆始终深刻的是家里长辈用一双巧手,剪裁出玲珑巧妙的微型世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中国年。过年那喜庆祥和的氛围,便轻易地从充满巧思的剪纸图样中几经勾勒,缓缓蔓延扩散,让我的新年记忆变得饱满又丰盈起来。

小时候的年,年味儿浓的快要溢出记忆了,这也跟剪影密不可分。我的姥姥就是一个剪影高手,作为这项传统民俗的民间自发传承人,她把剪纸融入到了生活当中,不光是新年期间,就连平时,她也喜欢拿出一把小金剪刀,在空中开心地挥舞着,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剪出一个个不同风格的“福”字,一幅幅精致的风景,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动物……只用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就能够创造出一个精巧的小世界,在我幼小的心灵里,那是一种“魔法”,足以惊叹好久。我会把姥姥的作品留在床头,贴在我家窗户上,夹在最爱的笔记本里,这样这份开心就会留存很久,直等到它们褪了色也舍不得扔掉。久而久之,我对剪纸有了一份特别的情感,好像剪纸成为了一个过年必须迎接的仪式,有了剪纸,就有了年味儿,也有了幸福和喜悦。

童年记忆里,新年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这是一个无比快乐的节日,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喜悦,我最喜欢的就是跟兄弟姐妹们一起围在姥姥周围,一边看姥姥做剪纸,一边听她讲各种“有趣又离奇”的故事。姥姥很喜欢讲关于“年”的故事,从她的叙述中,我第一次认识了一个叫做“年”的怪兽在中华大地上横行霸道,是中国人民用充满智慧的爆竹击退了它,第一次取得了胜利,而后这一天就成为了新年。姥姥边讲着,边在手中剪出了一幅对抗年兽的图样,在这样的故事里,新年变成了一个特别的存在,也开始在我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年象征着团结一心和强大的凝聚力,更代表了我们中国人的团圆。流光剪影中,亘古不变的是大家一起体会团圆共庆的喜悦,一起享受年的喜气祥和,那些闹哄哄的记忆想起来弥足珍贵,很多人说现在的年味儿不浓了,许多民俗传统都已经不复存在,但我就会很庆幸自己还有这样一个地方,享受保留下来贯彻至今的年味儿,并可以将这份回忆讲给更多人听。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年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关于年实在有太多的故事,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段美好的年的回忆,而流光剪影里的春节,成为了我最爱的年味记忆,也成为了许多中国人的新春记忆,可以说,这种对于年的美好期盼和喜庆愿景,融入到一项项民俗文化当中,也最终成就了我们无数中国人心中向往的年味儿。

在辞旧迎新的团圆时刻,全家一起相互聚首,其乐融融,用剪纸完成一项春节的庆贺,其实也是在实现团圆的传承,而这才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中国年”。在年味儿不再浓烈的时代,在人与人之间距离渐生的年代,传统需要被铭记,也需要被流传,许许多多如剪纸一般的传统民俗,成为守护我们万家灯火团圆的纽带,是深入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精魂,也将带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上下滑动查看



3寻旧时剪影,感新春时光

汪蠡储文法学院

新春佳节来到,转眼来到成理已是第三个年头。

感叹时光飞逝或是每个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文化,正所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想每个大学生大概都会去回味自己的高中时光,回想那个年少的自己,正值春节,大家一家团圆,其乐融融,推杯换盏,听着窗边的烟花。

高中时平时用手机很少,高中也忙着学习,就算是有用手机的时候,也大多会用于玩乐,不会想到远方的旧友与故知联系,时间嘛,上了大学也就有了。上了大学,时间总算是有了,但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很多人很多朋友,久而久之,也便渐行渐远了。互联网时代,我们有了过去无法比拟的联络便利,一切都是那么近,可又隔得那么远。

看着手机上一个个名字,有多久没有交流过了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事,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生活,太久了,不免有些打扰。太矫情了,想联系就联系呗,何故迟疑。

……

“新年快乐!多少年了,没想到你还记得我,很感动,希望我来四川第一个找的人是你,也希望你来我这第一个找的是我。”

“除夕快乐快乐,后面忘联系你了。”

“新年快乐,加油。”

……

有时会看着老照片出神,想着那时的我想法为何会如此天真,以为那一刻能是以后的未来,伙伴就会像照片一样停留在那一刻。这么多年来没联系过的朋友啊,在新春之际再次联络之时,情感是如此内敛还是汹涌。“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关长照金樽里。”只想将思念与祝福寄托在明月里,在这新春佳节之际,希望彼此有彼此的远方。

新春快乐!



上下滑动查看



4有一种味,叫年

姜颖紫文法学院

有一种味,叫年,那是有重量的,这份重量需要耐心地等到地球认真地绕太阳一周,参透寰宇定数后,我们才能感受到;有一种味,叫年,那是有温度的,这份温度是需要历经世间冷暖,融化飘进生命里的一场场雪时,我们才能体会到。

贮藏在我心灵深处那一窖一窖的年味,日久弥香,岁增益浓。它们早已成为一剂剂治疗“独在异乡为异客”孤独难耐时的良药,一块块抵御人生冬季的木炭。

现在,又一年新春已至,隔着时空的千山万水,沿着孩提的心路,我小心地铺开文字,那些年味便主动地拥上来。

吃,是首先涌入脑海的,想到这个词,便满口生香。从遥远岁月里飘来的香味,不是餐桌上那预示着年年有余的脆皮鱼鱼,不是炸得油晃晃的酥肉,不是炖得香喷喷的鸡鸭,甚至也不是母亲做的我最爱吃的甜烧白,那是什么呢?

是炒花生的味道,是香瓜子的味道,是各式各样的坚果味道,是五花八门的糖果味道,是刚出炉的爆米花炸裂的味道……这些香味,在孩子的眼里,都有大大的来头。像那苕片(红薯片),是要年前的一两个月,我和姐姐把红薯切成稍厚的片,母亲把它们放入沸水里头煮几分钟,半熟便捞起来晾晒,晒干后到年三十晚才炒脆成苕干。   

至于爆米花,那更是每个冬天里整个村子孩子的期盼,愈近过年,愈是急切。好在那爆米花的老头从没让大家失望过,或早或晚,总是要来的。“爆米花咯——”“爆米花咯——”这熟悉的吆喝声在村口一响起,整个村子就精神起来。先是一串狗叫,接着便是孩子们此起彼伏的长调,“爆米花咯——”“爆米花咯——”,边吆喝着边把早准备好的干玉米拿了出来。大家围成圈,看那老头怎样将玉米喂进铁罐子,怎样加入糖精,怎样转动架上的铁罐子,让火苗腾腾地舔着,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火光映红了一张张兴奋的脸。随着“轰”地一声爆响,白雾团起,烟雾缭绕,但那“爆咯”“爆咯”的欢呼声却异常清晰,至今响彻在耳畔。

这些各样的吃物,到初一就集中登台亮相。谁谁谁家的好吃,自然引来一番赞美的,不好吃的,也会由衷送出一份祝福。现在想来,那浓浓的年味,便是那一锅一锅的香啊!为着一次浩大的群香盛宴,孩子们在准备众多吃物中学会把期盼一点一点积攒,用想象慢慢酿制。等年一到,便是快乐的集体释放。而年三十晚,为新来的一年有好的吃运,膝盖竞相洗得快掉皮。似乎为的不是肚子,而是鼻子,或者更多的东西。

穿,是紧跟而来的,来得没有一点声响。从时间深处走来的这份安静让我心头一热,这一热,电流般接通了那黑白的记忆。试穿新衣,是年三十晚睡觉前雷打不动的程序。穿了就不想脱,又怕弄坏了新衣服,还要美上好一阵子,才肯脱下来,恋恋不舍地去睡觉。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对新衣新鞋的期盼,多少是对有爱的酷炫。那年味里头,融入了爱和幸福,便能生长出久远的暖意,生命便有了保温的内胎。

玩,是在鞭炮声的拥护中热闹抵达的,同时抵达的,是空气里那浓郁的硝烟味。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吹来,似乎硝烟的味道到了,年的味道就到了。我现在已经不玩鞭炮的,只远远地看,看小侄儿侄女手中挥舞的仙女棒,一边挥舞,一边躲避,似乎也看到了幼时那个胆小的自己。那引线燃得吱吱的响,任是怎样捂耳预防那声爆声,到真爆那一瞬,仍是心头一惊。怕,还是喜欢,或者说越怕就越爱,那时,我是不懂恐惧也是可以带来兴奋的愉悦的。

乐,说到乐就不得不提跳绳、踢毽子。初二一早,上坟祭拜先人、挨家拜年结束后,往往就有一根长长的纤绳在院坝里头甩起来,啪啪地响。一个跳,三五个也跳,七八个也跳,多时十几个一起跳。有人踩绳了,有人的头发被绳缠住了,不时引来阵阵欢笑。大人们跳,小孩子就扯着嗓门数个数;小孩子跳,大人们就在一旁夸谁谁的动作灵活,给谁谁加油。男人们打百分扯长二,精彩处吼得震天价响;婆婆们围着圈拉家常,乐乐呵呵。真可谓大小同欢,老少皆乐,整个村子都是热血沸腾的。

现在想来,这年味里头的玩,便是要我们懂得停一停,靠一靠。慢下脚步,体会亲情,体会生命健康快乐的至境;空出心,装下家人亲友们的祝福再出发啊!

光阴似箭,时光如湍。愿意不愿意,我们都在被卷走,被带向远方,成为冲散流水的一部分。在我们生命的出发地,年这份味,丝丝缕缕,流淌在血脉里,成为放飞生命最安全的线。当新春轮回到来,慢下来,空下来,便是一种调整,让生命飞得更高更稳。

我想,现在年味的深意,更是需要我们和家人一起酿制生命里一窖一窖的年味,让年味日久弥香,岁增益浓,成为医治未来孤独的良药,抵御生命寒流的炭火。


上下滑动查看



5寻味云南,春日旧曾谙

陆思凯管理科学学院

七彩云南是美轮美奂的,我勾勒不出它的神秘的美,我摹写不出它的淡淡的美,我描绘不出属于它的风格。

“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金虎一跃随风去,玉兔轻盈送福来。风味年俗在云南不胜枚举,而在我的家乡曲靖,这些习俗活脱脱演绎了云南人的朴实纯良,别有一番风味……

没有吃烤粑粑的冬天对云南人而言是不完整的。我家从腊月中旬就要开始舂糍粑,一般由女人们管灶,男人们管砌管揉。待腊月二十三祭灶的时候,家里还兴用糖糍粑糊住灶王爷的嘴,外公由是念叨道:“灶王老爷甜甜嘴,新年顺风又顺水。”

过年前夕,外公上山背上一大箩筐松毛回家,铺在客厅地板上,而年夜饭就直接放在松毛上,寓意着新的一年清吉平安。而父亲他们则扛两根带绿叶梢头和根须的甘蔗回家,撑在门背后,叫做“封门”,之后人就不能再出去了。在吃年夜饭前,我家还要先祭拜祖先,然后才放鞭炮。而祭祖的菜肴必须有青菜和鱼,以表示“清账”和“有余”。放完鞭炮,父亲忙活着“打醋炭”。这“打醋炭”哩,就是把松毛和烧红的木炭装在火盆里,再撒上一些醋。醋会遇热蒸发,而松毛亦被木炭激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整个屋子则氤氲香气。而父亲在打醋炭过程中还要配上一段口诀,许是祈祷一家人平安快乐,添福添财。最后再把炭灰拿到大门外倒掉,寓意之前一年的晦气都被祛除干净。一切事宜完成,一家人席地而坐,团团圆圆,共享安乐。

到了零点敲钟时,母亲在灶前摆好糖果茶点,以表示欢迎灶王爷回家。而外公又把甘蔗翻转过来,头朝下,根朝上。即称为“翻梢”,寓意着翻身转运,节节高升,新的一年从头甜到尾。

红,这抹鲜艳,是云南大地的底色。土壤中的铁,在经年累月的氧化作用下,呈现出热烈的色彩。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朴实的云南人民在向红土地讨生活的同时,也让红薯、稻米、荞麦、玉米这些农作物,加入大地的宴会。年夜饭桌上,不少美食佳肴就承载了土地的馈赠。以前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由于过去没有冰箱,鲜肉难以保存,所以人们就会将大半的肉腌制风干后做成火腿。剩下的就用面粉、鸡蛋、八角、草果等调制成糊裹在肉上。肉块下锅炸至金黄,即香酥可口又方便保存,由是唤作“炸酥肉”,是云南人过年必吃的菜肴之一。而饵块毋庸置疑是每一个云南游子的“乡愁”。用新年刚刚打下来的新米蒸熟后舂捣,再揉成团风干保存,缕缕风味氤氲扑鼻。饵块有多种烹饪方式,不仅口感软滑,而且带有米饭的清香。煮长菜,也是云南人年夜饭桌上的必备菜肴。长菜包括青菜、白菜、蒜苗。菜要越长越好,而且不能切断,要整根的放入肉汤中炖煮,寓意着常吃常有,长长久久。

江南千万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新春恰至,邀约寻味云南,共览华夏江山!



上下滑动查看



6年味中漾出春节文化魅力

黎嘉琪商学院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岁月添新,春满山河,每逢春节,最让中国人念念不忘的醇厚味道便是年味儿。春联、年画、舞狮、拜年、庙会、团圆饭、赶年集、压岁钱……“春节怎么过”的选择因人而异,但一定少不了温暖人心的年味儿,离不开沁人心脾的文化气。

机场车站,旅客大包小包,踏上团圆旅程;大江南北,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线上线下,特色年货琳琅满目,喜气洋洋……新年将至,神州大地洋溢在一抹喜庆而又温暖的红色中,人们也在热腾腾的烟火气、扑面而来的年味里,找寻中华民族春节文化漾出的独特魅力。

春节是相聚的时刻,他的别名又叫做团圆。不久前,网友提出疑问:有哪个瞬间让你感觉马上过年了?有人回复老家赶大集;有人留言炸丸子、炒花生、吃饺子;有人说写对联、贴窗花……尽管大家的回答不尽相同,与家人团圆、和亲人相聚却是背后的共同期盼。家是心灵的港湾、情感的归宿,不管路程有多远,无论工作有多忙,回家过年总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最朴素的期待。这是烙在我们心头的浓郁乡愁,是始终不变的亲情守望。

除了团圆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年俗为新春佳节增色添彩。贴春联、写福字、挂红灯笼,祈福迎祥;亲朋好友相互拜年,祝愿来年诸事如意;逛庙会、猜灯谜、欣赏表演,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各地的丰富年俗共同构成了多彩的春节文化,也滋养着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华民族的春节文化历经千年。“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有对大自然的敬畏;“总把新桃换旧符”有应对困难的勇敢与智慧;“年,谷熟也”寄寓着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向往;“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反映着对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认知……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概念;也是一个鲜明标签,承载着华夏文明千古传承的血脉,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更是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春节,不只是那些舞狮子踩高跷的表演者,不只是那些见面拱手作揖说“过年好〞的亲朋好友,而是他们承载的勤劳节俭、谦逊平和、与人为善的文化品格。

如今,在广袤中华大地上流淌千年的灿烂春节文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打开方式”。无论是从长辈手里接过压岁钱,还是在手机上分享家人红包,讨的都是新年彩头;无论是登门拜访,还是在线拜年,送出的都是美好祝福;无论是吃上家乡的土特产,还是尝试新口味,品味的都是美味幸福;无论是笔墨纸砚写春联,还是在博物馆里过大年,体验的都是文化魅力……时代在变,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氛围里,年俗也不断与时俱进。纵然生活在变,环境在变,但节日的仪式感并没有发生改变,萦绕在人们心中的真情没有变,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也没有变。也正因如此,传统节日才能散发持久的文化魅力,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让春节更加有滋有味,年味一年更胜一年。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迎来送往中,年味儿就在唇边,在耳畔,在眼前,在心间。春节是时令的分界,也是希望的起点。家人亲朋相聚,欢声笑语里憧憬的是平安顺遂的美好未来;千家万户共此时,万家灯火映照的是家宁国安的祥和图景。愿人与人的真挚牵挂,家与国的安康美满,连同年味儿始终红火的底色,不断翻腾的热度,氤氲中华民族独特的春节文化魅力,温暖更加美好的一年又一年。


上下滑动查看



7新春立志存于心,御风而行正当时

姜海威商学院

在诗人的笔下,“年是一身簇新的衣服,喜气洋洋;年是一串炸响的爆竹,金光闪闪;年是一种离别,失去了过去的日子;年是一种到来,迎来了春光无限。”春节之所以是立体可感的,从根本上讲在于春节文化富含意蕴、润泽人心。年味千万种,清新意蕴深。

清风长拂、清气长存,映照着春节的一种文化底蕴。据《荆州记》记载,诗人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并赠诗曰:“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可见,人之相交并不全是讲究锦衣玉食、人情重礼,即便拥有一枝梅花也能承载寄托、寓意美好,成就一段佳话。年味千万种,清新意蕴深。这股清新之风绵延千载,至今仍温暖着人们。

岁阴穷暮纪,启节献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新年代表着万物复苏,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代表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南来山色,东去江声,人生嗟尔,只在一瞬之间。而时代风云开阖,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身为新节点的接班人,更应在瞬息中把握风向,在万变里寻得半亩方塘。无论是书页还是职场,我们皆不可易处于温室,而是要找到自己的灯塔,博弈在风浪。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青年人的选择,心怀的青云之志不应以贫贱出论,当逐光而行,不惧人生沧桑。从负箧曳屣,缊袍敝衣到翰林学士,开国文臣,宋濂在穷冬烈风中只身求学,一路颠沛流离,穷且益坚,最终成就自己。“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身体,必然驮住了无数次日落”,残疾带给余秀华的,只是行动上的不变,但并没有阻碍她成为一名出色的诗人,正如余秀华自己所说,诗歌就像拐杖,让她摇摇晃晃地走在这摇摇晃晃的人间。在她的作品里我们感受蓬勃的生命张力,为其颠簸的人生和鲜活的生命力量而感动。是啊,这冗长的时间跨度里,有许许多多饮恨吞声,却仍报之以歌的人,无论是出身的贵贱还是身体健缺,坚韧与不屈服是流淌在每一代中华人血液里的生命自觉。这不正是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人所需要学习与体悟的吗?当我们有了自己的选择,就要攥紧当下的年华,有了自己的热爱,就要恣意地燃烧。在这生活中的高大城邦和琐碎星辰中,我们依然可以把握住初心与美好。世间风物论自由,喜一生我有,共四海丰收。

萤烛光微,炬火常在。洪荒岁月的炉火阴灭,时代巨变的波澜壮阔中,有无数青年人作为开创者与前行者应运而生,毅然肩负起民族的继往开来,国运的戢鳞潜翼。知其事,读其人,不是过眼云烟,而是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上拨时间轴,民国时期江湖多事,而有这样一批学者面对国情的变动,携笔从戎,以文报国。“恂恂有儒者之风,孜孜怀救国之志。”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让时年作为翰林院编修的蔡元培深感国变时艰,终是弃庙堂而入民间,后也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豪迈姿态大刀阔斧地改革中国旧式教育制度。时局混乱,风雨飘摇,在日留学的李大钊毅然选择回国,与友人兴办杂志,启发民智。邓中夏,赵世炎少年意气,挥斥方遒,拯救国家于危亡。纵观过往如今,霍金笔下那“遥远的相似性”在中华儿女的身上也展现尽致,2019年末的疫情在沉默中爆发,新春在新型冠状病毒的阴霾中到来,一时间,医生这一职业与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新增患者的数字每天在触目的更新,“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温馨景象好似在一瞬间变得遥不可及,而在黑云压城的现状下总有逐光者在拨开云雾,让阳光照耀到每个人的脸上。一开始站在前线的医者警员,到后来源各方自发的志愿救援,“众志成城”这四个字变得具象起来。在这场国家的战“疫”中,所有的职业与身份都流动起来,所有的人们都为一个目标而奋斗着,坚持着,尽管这场攻坚战漫长而艰难,但在全民抗疫的团结与同舟共济的坚决中终是等到胜利的曙光到来。岁月不语,唯石能言,我想在着特殊的时刻,每位青年都是坚守与责任,是身为中华儿女与生俱来的同心而共济的使命感。

可以看到这是着一代代的先行者砥节砺行,用双肩与臂膀向死而生,换得国家与民族的来日方长,河清海晏。身为青年人的一员,怎么不会动容呢?我们也当怀有纯白色的善意与金色的抗争,虽命数如织,然当如磐石。

九万里风鹏正举。站在纵横的阡陌上,回望过往的峰峦山川,远眺眼前的生风四海,我们应坚定地迈出自己的脚步,秉持前人赤诚的爱国精神,肩负后者赋予的时代使命,我们要勇于冲破心中的桎梏,在洪荒中不随波逐流,明晰自己的方向,慎思明辨,笃行致远。我们生于静好的年代,更不该不知所为,安于现状,而是去体验热气腾腾的人生,展现生活的丰盈,明白自己以及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意义。如果说一生的短暂如速朽的河床,那奔涌过,沸腾过的,一定会留下青翠的记忆。

“知道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也知道要早起播种和御风而行。”在新春到来之际,青年的力量,将由我们来定义,攥在手中的坚定与怀于心中的理想就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上下滑动查看



8年味里的中华魅力

秦文权文法学院

春节文化悠久灿烂,伟大的民族必然诞生伟大的文化,伟大的文化必将凝聚伟大的民族。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节日,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是经过几千年的磨难锤炼而植根于血脉的认同,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

熙宁年间,最后一抹霞光散入迢迢星河,取而代之的是远处绽放的烟花,流光溢彩,如山如潮,如泽如梦。此时,正意气风发的新相看着街上的热闹场景,有感而发,挥笔间洒下经典。“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说到这“爆竹声”,时至今日或许听不到了,但是每当提起新年,中国人还是会想起满街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一声盖过一声,那般震耳欲聋,好不喜庆,好不热闹。总说没了烟花爆竹就没了“年味儿”,转念一想,燃烧的爆竹没了,那一片红光寓意的红红火火,辞旧迎新仍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记忆中流传至今。

春节文化意义非凡。如果说团圆是春节的文化内核,那么春节的各种习俗、寓意则让春节文化更加丰富立体,进一步满足中国人的精神追求。

“过年”在中国人关于传统的记忆里有着重要的地位,“除夕”是旧年的结束,“初一”是新年的开始,“寒随一夜去,春随五更来”,过年即辞旧迎新,纳财接福。而农历新年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虚岁”又涨了一岁。叹何其有幸,年岁并进。除夕日,最重要的莫属贴对联——旧称桃符。“且将陈对撕红去,再把新桃写欲求。”千家万户张灯结彩祈求多福,几联红纸寄托着中国人的愿望,平仄协调间写的是虔诚的祝福。

春节文化历久弥新,在世界各地增光添彩。春节文化不仅为各国人民观察和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也搭建起心灵交流的桥梁,让更多人领悟到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与智慧,凝聚“一起向未来”的信心和力量。不管路程有多远,不论工作有多忙,回家过年总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最朴素的期待。这是烙在我们心头的浓郁乡愁,是始终不变的亲情守望。即使身在海外的华人华侨,也不忘春节习俗,不忘年味儿,将这一份喜庆同样传递给世界人民。各国亮起的中国红不仅是对春节的祝福,更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春节,是四季轮回的起始,是重整出发的契机。愿中华民族像记忆里的“年”一样薪火相传,源远流长。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和顺致祥,幸福美满。



上下滑动查看



9烟花褪去,真情永存

彭宇杰机电工程学院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又称“过年”“过大年”,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

小时候的我每到春节,一定会拉着爸爸妈妈去买一身的新衣裳、一大堆美味的零食和心仪已久的玩具;与此同时,外公外婆会买几门烟花、爆竹、符纸。在春节当天,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和大人们一起挂灯笼、贴门帘、祭奠先辈,吃完午饭出去玩,映入眼帘的是春节的红红火火,这是我对春节最初的印象。

随着我年龄的不断增长,春节的年味却是一年不如一年。寒假开始时,我就期待着春节的到来,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大年三十了,也不过就是饭菜比以往丰盛了些,与我印象中的春节大相径庭。人们常说“爆竹声中一岁除”,可是今年是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也没有几家挂着大红灯笼,春晚也不如以往那么吸引人了,春节的“红”, 已经在逐渐褪去。

春节过后第二天开始,就是拜年与扫墓。爸爸奶奶上午早早的就忙开了。经过精心炒一桌好饭好菜就快做好了。亲戚来了之后的第一句话必然是”祝你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之类的。之后他们就一边喝茶, 一边围着圆桌聊起天来。谈谈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诉一诉生活上感慨,彼此之间没有半点隐瞒,心与心之间贴得格外的近。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又一次相聚在一起,而且现在正是如鱼得水,大人们聊他们自己的事,没空管我们。我们也就有些”为所欲为”:躲进一个房间,一起挤坐大床上。交流交流学校里的趣事, 不时有人会被逗得差点从床上翻下去,感觉每年春节都会是这样。

春节在时间的长河中有着无比壮观的长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式也各不相同,但是其本身最根本的意义是一如既往的。大家在这段时间里将所有烦心事抛到一边,缅怀逝去的亲朋,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踏上新一年的征途!

我喜欢过春节!喜欢春节的无忧无虑和亲人相聚。一朵又一朵绚 丽的烟花已经逐渐消失,我们头仰着,喜悦和欢欣在我们心中绽放……



上下滑动查看



10历添新岁,烟火年年

李悦商学院

四十激荡,新故相推。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旧年在四季更迭中更新,新岁在如期烟火中重启。作为中华的追梦人,我们在除旧迎新时回首珍贵温暖的旧日,在欢声笑语里憧憬红火朝阳的未来,在万象更新中积蓄奋力向前的信心。无论是平凡的爱岗敬业,还是英雄的死而后已,殷殷之情俱系华夏沃土,寸寸丹心皆忠于国家使命。身为中国青年,我们应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福启新岁,万事顺遂。一个“新”,凝聚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回溯中华文明的浩荡长河,在铿锵前行的脚步声里,曾走过绿茵花溪,也踏过枯骨万里。一个世纪的近代史,刻满血与泪的印记。七十年的上下求索,在挫折中迎来新生。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言:“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只要民族的信仰不变,无论经历多少艰难苦痛,我的祖国也依然能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几千年漫漫征途,几百代风云变幻。古有屈子“伏清白以死直兮”,以察察之身唤醒沉睡污浊的时代;司马迁以生践志,终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家绝唱;范仲淹登上岳阳楼,咏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民族的绵延,需要千千万万个实事求是的行动者和不务虚名的奉献者。自我价值固然值得追求,但社会与国家价值的创造是一个人在此中立身处世,获得认同的基础。个人的存在之于历史长河不过如蜉蝣朝生夕死,但生命的延续却可使薪火相传绵延不息,将个人价值寄于社会,是另一种形式的永生。加里.斯奈德在《禅定荒野》中写道: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而那些在华夏青史中灿烂着的创造者们就像鲸落一样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子民。

雀跃新枝落旧雪,岁岁匆匆,烟火年年。当新疆牧民骑马举国旗送冬奥健儿出征,我们看见茫茫原野里的一抹红;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来时迎客松,走时送别柳”是中国式的浪漫;当西藏普兰边防官兵在新年的曙光中进行第一次巡逻,是有人在风雪中前行不计付出;当军民共赴缙云山,灭火“长城”成为滚滚浓烟中的一条龙。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记得艾青在《归来的歌》中写道:“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新年的钟声敲响,我们相信恒常的时间,总会客观地给出真实的答案。

人间烟火,暖照华夏。之于我们的祖国,我们应当不啻微芒,造炬成阳。做愿意奉献的人。一如曹植所说:“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做怀感恩之心又奋力远行的人。一如毕淑敏所言:“知道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也知道早起播种和御风而行。”做谦卑于怀的人。一如《晋书》所写:“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人以成家,家可筑国。每一个人都是中华的建设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正是无数人默默坚守、甘于奉献,才换来山河无恙、万家灯火、繁荣富强。不难发现,中国以她独特的红色印记深深地烙在了世界版图上。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生命科技,林立楼宇,大数据,信息化。百年的沧桑巨变,不变的中国精神,终于让中国风云崛起,让国人得以腾空而行。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春节是时令的分界,也是希望的起点。九州大地,一雏凤初鸣而震彻神州者,中国也。吾辈青年于团圆中守望,传承中更始,携干将之志,迎时代潮流,做首潮者,助吾国茁壮成长。



上下滑动查看



11熟悉的年味,陌生的善意

崔博涵数理学院

雪梅吟除夕,玉兔下凡间。伴随着人们对春天的期盼,2023年的钟声如约而至,轻轻敲响。

年末隆冬,一层灰蒙蒙的朦胧照在了故乡大地的上空。静坐在客厅电视前,向窗外望去,昔日里高大抖擞的树木已没有了精神的容貌,取而代之的是残叶几片。我不禁感到些许萧条。是啊,记得在小时候,临过年的时候,即便气候多么寒冷,心里却总是暖洋洋的。而如今,这般景色竟让我有些悲凉。我心里无比清楚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那绝情的新冠疫情。 

几年前,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随地会引爆,让全国各处按下暂停键。暂停键逼迫停止的,不光是出门的步伐,也似乎封印了我们对外界生活美好向往的期待。正因为这长久的束缚,我们的情绪似乎少有波澜,却常在浮躁。如此即使是温暖的过年,似乎也无法改变我们的低落情绪。

“欢迎收看新闻联播”。电视里传来亲切熟悉的声音。“……全国各地陆续取消核酸落地检查,取消查验健康码……”。没错,就在这个冬天,中国疫情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全面放开。新冠肺炎不再被列为特殊病毒,而被列为乙类感冒。起初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的内心掀起了一阵很大的波澜。尔时我向窗外望去,枯树似乎有了冒出新芽的趋势,寒风吹拂下的残叶尽显得几分生动。对于很多人来说,“疫情放开”这四个字,无异于在向全国宣布中国疫情正式结束。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新的一年,新的期待。

于是收拾好原本破碎的心情,全国充满欢声笑语,整装待发,用最佳的状态迎接这草木蔓发,春日可望。

百节年为首。中国春节的隆重,大抵是因为它发生在一年的开端,寓意着人们辞旧迎新,重新开始的决心。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如一日的滋养着人们的精神土壤。中国人传承下来的过年习俗是一整套的“仪式感”。从年前的祭祀祖先洒扫庭院,置办年货,张灯结彩,到过年时一顿香喷喷的年夜饭,合家团聚,几杯热酒;再到年后亲戚间的拜年,晚辈期待万分的红包……

不知是不是疫情好转这一好消息的加持,今年过年我家的年味浓出了新高度。终于,年三十的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香喷喷的饭菜,而是父母的连声吆喝:“儿子快起床了,起床帮爸妈贴春联了!”

“春随好运乘风至,兔向鹏程揽月来”。那么让我们期待新的一年就从贴下对联的这一刻开始吧!

然而,饮水定须思源。没有一味的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过年期间极度快乐的我们应当明白,在我们度过安稳生活的背后,总有这么一群人不辞辛苦,牺牲自我在背后支撑这一切。

年三十那天,在年夜饭的饭桌上多了一位年轻人。他既不是我们的朋友,也不是自家亲戚,而是相识不过一小时的陌生人。下面,不妨听听我们相识的故事。

气温骤降,雨雪交加。新年的第一场雪恰在春节这天静悄悄的来了。一切准备就绪,准备开饭时,奶奶看了看饭桌,突然发现桌上少了红烧鱼这盘菜。要知道“年年有鱼”可是奶奶在年夜饭桌上的必备项目。今年奶奶将年夜饭准备大权交给了父母,却忘了这道最重要的,最吉祥的菜品。奶奶说什么也不愿意将就。我们倒也同意奶奶的观点,年年有余嘛。于是我灵机一动:不如点外卖吧。附近有家餐馆承接年夜饭的举办,这会肯定没打烊。下单完不过四十分钟,“咚咚咚”,家门被扣响。我将门打开,然而,眼前的一幕让我几秒内由惊讶转为心疼。外卖小哥几乎全身湿透,那被雪水打湿的刘海低垂下来没过眼睛,他的手上紧紧拿着我订的酸菜鱼,而明显看出汤汁大部分溢出了食品袋子。他几近颤抖的说到:“对不起,外面雪太大了,路上很滑,我担心超时骑的太快摔了一跤。我……我可以赔钱给你,但是别给差评可以吗?新年期间差评扣的工资更多……”爸妈闻声赶来,了解情况后,立刻邀请外卖小哥进了门,拿来毛巾简单地对小哥身上的雨水擦拭之后说到:“你们大过年的还在赚钱也实在不容易,我们不怪你,不要你赔钱了,你留下来陪我们吃饭,帮这顿饭热闹热闹,怎么样?”话音落下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这个年纪与我相仿的小伙子脸上闪过两滴泪水。他咬着嘴唇快速点着头,些许尴尬却又难掩欣喜地坐下在饭桌前。

吃饭之余我们聊着天,得知小哥一个人来到这个城市打拼,这个月的房租好不容易赚够,家里面却又传来二老感染新冠需要住院治疗的消息。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年三十也出来送外卖补贴住院费。

最后,他激动地举杯起身:“感谢你们在这个夜晚给我的温暖,新的一年祝全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说罢,他礼貌地告了别,又加快步伐前往玄关,似乎赶向他的下一份订单……

除夕夜忙碌的外卖小哥,何尝不是万千在与生活搏斗,与命运抗争,在奋力奔向美好生活的普通人的剪影。你我都是后疫情时代下需要重振信心,迎接新生活的众生。作何选择?继续迷茫抑或收拾心情整装待发?新的一年,请大胆的书写你的答案。

“且在新年的钟声里举杯,爱这新生的来路和狂奔的人间。”



上下滑动查看



12癸卯兔年正月间的一些随想

赵奕翾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兔吟虎啸定风波,天地匆匆岁月梭。棋牌书画皆梦幻,柴米油盐尽蹉跎。红灯高照全家福,华兴欢声共放歌。更喜儿孙身下绕,人生何必再求多。”这是外婆在除夕夜同我们分享她新编的一首打油诗,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待我提笔记之,不觉已是2023年的第一周了,仍计划着习惯性地落款2022年某月某日,适应中……

回老家·追忆过去·寺庙印象

寺庙,高高地立在天地间,不知站了多少年;佛祖,默默地端坐在殿堂上,不知沉思了多少年;文字,静静地躺卧在思绪里,已熟睡了很多年。我,彳亍在成长的羊肠小道上,不能模糊了视线。          

——题记

大一的我拥有了久违而相对自由的假期,也如愿手持驾照行车回老家。只是,过年不总是全全的喜悦,如同生活,掺杂着淡淡的忧伤。

小时候,每逢过年我总是屁颠屁颠地跟着爷爷到镇上赶集,自然本是不愿在街巷人潮的挤塞中“绝处逢生”的,只是独独喜欢呆望着村旁小山包后面的那座不知名的寺庙,姑且称之“无名庙”罢。

爸爸说,寺庙的烟火实在鼎盛。我每每托着下巴想呀想,那亦或就是仙气吧。当然我对满桌的供品也不失为兴趣。

等到山上远远地传来敲钟的乐响时,我便假寐般地闭眼冥想,那沉稳之音中尽是厚重和安宁;等到钟声彻底消逝在旷阔的田野里时,我才无声地潜回爷爷家的灶旁,盯着燃烧得正旺的火焰继续发呆。

爷爷总会笑着说,这娃娃,魂儿又莫得了!

有很多次,我都只身一人卯足干劲,穿过田埂,爬上篁竹后的小山坡打算独访寺庙一番,可是方至山冈,我就开始感受到此事是如何地令人劳心苦心了。好像近在咫尺的无名庙同我那时无忧无虑的生活造出来的美梦又远了、缥缈了许多。还有啊,爷爷曾告诉我,好吃的孩子佛祖是不喜欢看到的,观音菩萨也不会对你笑的。而我呢,常常溜进奶奶屋里去揭开腌着萝卜干的咸菜坛子偷嘴,因而我想,如此馋涎,佛祖一定看到了,我去了,他不喜欢我怎么办。犹豫半晌,也就只好悻悻下了山,躲到玩得正热闹的大人间独自纳闷。

后来,我念书了,再返来游寺。残缺的记忆里,清楚觉得上山的路很难走,路是盘山而上,类如迷宫,许是童年热衷过的86年版《西游记》里师徒四人力取真经之途的九九八十一难吧!堂姊堂弟们并不守规矩,偏不走山路,而是从笔直的山腰向前;亲戚父母们则一道在后头笑谈我上学前对无名寺的憧憬和觊望;而我却一路上不言不语,只想着,自己偷吃一事佛祖还记得不。

想必这就是成长,世事纷杂,总留下一点东西值得反复念想,不断牵挂。等四周古木遒劲的寺庙终全然突兀眼前时,我猛然发现自己对它多年的渴望竟化作了一种敬畏:佛像与我对视的一瞬恍若隔世。

后来,我勤于学业而极少归乡畅玩,即便是在过年的时候;后来,老家重修新砌成了小区;再后来,我的爷爷病逝了,种种原因我未能回去送葬。爷爷就葬在当年我伫立着遥望无名寺的那块山丘上,思来想去,久久没有流泪的我,哭了。

再也无法俯身侧耳地倾听爷爷诉说他青春时代为国争荣的传奇故事了,再也看不到他饱经沧桑的、杵着藤杖的,执拗的背影了,再也吃不上他和奶奶一起手作的春节限定萝卜干了,怕是奶奶此生断不会再做了,毕竟睹物思人的情感来得更是熟悉,更是猛烈。

于成都·感受当下·转忧为喜

情绪低落、无法欢笑的时候喜欢清理,无非拾起、放下,拾起、丢弃,两种选择。不想让自己以同一身份去生活,我是一个立体的人,我的灵魂需要如此清晰地重启。

——题记

春节年俗与时俱进。虽然怀念以往撕日历的日子,仍为家中添置了一个兔兔台历,身边人亦皆点头默许:方便在台历上填写备忘事项。

从人们出生时的属相,到读书时学的古诗词;从幼时听闻的神话故事,到耳熟能详的动画片;从来自中华大地的历史文物,到外太空的“玉兔号”……兔既是吉祥之物,也是长寿之兆。

如今无论是从长辈手里接过印有玉兔图案的压岁红包,还是在手机上接龙转发“瑞兔呈祥,大展宏兔,前兔似锦,兔飞猛进”的祝福,讨的都是新年彩头;无论串门拜年,还是视频通话,送出的都是真挚美愿;无论是吃上家乡土特产,还是品尝新口味和预制半成品菜肴,咀嚼的都是幸福味道;无论是重传统,笔墨纸砚写春联,还是赶新潮在博物馆里过大年,触碰的都是文化肌理。

春节是时令的分点,亦是希望的起点。阖家团圆一直是中国人深埋血脉的仪式感,何况疫情之下,健康的体魄更是千金难买!

经历了高温、限电、地震、多次封控、全民发烧、缺医少药的2022,来自2023家人亲朋的相聚举杯、嘘寒问暖显得尤为珍贵:千家万户天涯共此时,欢声笑语憧憬的是兔年越过越红火的美好未来;祈岁纳福举国齐跨年,万家灯火映照的是家宁国安的祥和愿景。

论起今年春晚全家的最爱,莫属音乐节目《是妈妈是女儿》。“放手如果是一门功课,妈妈一生没考过”“没有按时吃饭,忙碌不是我的错,如果让你知道,却会令我很愧疚。”母女的深情牵绊大抵如此。

几年来,疫情似汹涌而至的瀑布激流,重创着每个人的身体和精神,也改变着许多人的家庭关系,全职妈妈们会慢慢走出精神崩溃的阴影,作为孩子的我们也会穿过滂沱大雨去懂人间的道理。

让奔忙劳碌的心静下来吧,请相信,湍湍急流终会变成涓涓细流,奔向自由广阔有爱的新世界。今天的年味儿,因思念故人而厚重,因拥有身边人而香醇,就像砾岩,是时光熬成的腊八粥。

最后,祝你我兔年快乐!



上下滑动查看



13重温新年温存,传承春节文化

曾灿管理科学学院

生命的年轮推动我们在人生的路上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当我们舟车劳顿坐在漫长的岁月驿站,回首望那些过去的时光时,总能产生许多新的情愫。不知不觉又到了新的一年,回首过去的时光,总能让我们找到弥足珍贵的瞬间。

随着二十大号角的吹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也进入了新征程。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五千年的文明中,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风俗文明,春节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最隆重的节日便是春节,基于中国以农立国的传统,春节发生在每年农历最后一天以及新一年农历的第一天,在这一天当中,人们都会放鞭炮、贴春联、走街串巷、互道新年快乐,以表示辞旧迎新。

“年味”在我的大家庭中有不一样的体现,然而,随着岁月的冲刷,这种“年味”却在不断冲淡。自我记事以来,家里每年便会拍一张全家人聚在一起的全家福,而外公是拍摄全家福的发起者。在外公家中的一面墙上,贴了许多全家福的照片,照片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宽敞的白墙。外公的第一张全家福摄于他成家之时,那时我的妈妈、舅舅、姨妈尚未出生,照片上只有他和外婆。随着照片在墙上的排列推进,全家福上的人数也由少增多,照片上的人,有的从青年变为老年,有的从幼年成长为青年,又带来新的生命。全家福的拍摄,是我对自己家里“年味”的回忆,之所以说是回忆,是因为在新冠疫情到来的那一年至今,家里再也没有拍过全家福了。一是因为在疫情暴发之初,全国各地采取封控措施,即便是新年、即使是亲人相聚,也不可成为外出的理由,全家福拍照就这样搁置了一年。二是因为在疫情第二年时,在外地工作的表姐同样受疫情影响,无法返乡、只能就地过年,让全家福计划再一次泡汤。三是当疫情第三年时,家里再没人提起全家福的事,仿佛这个在家中存在了几十年的习惯,只用了两年来瓦解。当我问外公,为什么不再拍的时候,外公也挥手表示自己老了,不想搞这些东西了。我听后深感遗憾。

记得以往每逢春节,人们便会放下手中的工作,褪下旧年的疲惫,排除一切障碍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与父母团圆,年夜饭是千家万户必不可少的亲情符号。人们在新年穿上新衣,在新年的第一天来到亲人朋友家中进行拜年、与许久未见的朋友联络感情,也是春节的一项重要仪式。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日臻成熟,手机通讯设备日益发达,“低头族”泛滥、一家人其乐融融聚在一起的新年场景变得罕见,加之疫情等因素,新年上门拜年的习俗也由此弱化,年味被时间冲淡。犹记得在我年少时,每到除夕,天空便会绽放缤纷的烟火,新春贺岁之际,孩童、青年、老年走街串巷,若路遇亲朋,便会抱拳行礼,道上新年快乐。这些岁月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只剩下除夕夜里不停给手机解锁的我们。

“当90后成为家庭主导时,春节的习俗将逐渐消失”,这是我近期看到的一则新闻,大体内容讲述了过去之所以年味浓,是因为老一辈的家庭观念根深蒂固,因此,过去一直是老一辈人走访亲友,一直维系着亲朋好友之间的情谊,而90后是接受新世纪文化教育的主体,大家对人际维系的看法相较于老一辈来说并不是很重要,这是因为年轻人普遍认为春节问好只需要通过微信或者打电话即可。但我认为,即便高科技已经发展到可以远洋通话、远程视频,也不能将其作为冲淡新春习俗的理由。

在我看来,春节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延续千年,而中国人能够一直坚持着春节的习俗,是因为春节本身已经融入了每个中国人的血液当中。古往今来,一个“年”字,便承载了中国人无数的家庭情思。为此,我认为,无论时代再如何改变,年味再如何冲淡,我们都应坚守心中对家庭、对亲情的情谊,好好陪伴家人过年。同时,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们也应当按照时代发展要求,将春节赋予时代特色,例如结合年份的生肖形象制作出不一样的年味特色,向身边的人传播新春理念、传递新春祝福。



上下滑动查看



14新春伊始,灯火可亲

弋馨雅文法学院

大红色煮沸了寒冷的冬季,融化的雪水咕噜咕噜冒着泡。火红的灯笼摇曳着金黄的流苏,红彤彤的光明亮了团圆的家。滚烫的春联被浓墨提起新年祝愿,承载一尺美好的梦。门神画瞪着铜铃般的大眼睛气宇轩昂,五彩斑斓,霸占了老旧着吱吱呀呀响的红漆门板。玻璃晴朗,窗户上闪烁的水雾从剪纸年画的镂空中透射微光,腊梅花瓣纷纷似云如雾。

辛劳了一年的人们拧着大包小包回到了老家的村子里,同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共话家常、把酒言欢。除夕夜里,爆竹“咻”的一声窜进清澈的暮色,灯火在声声爆响中绽放,当寂静黑暗的夜空被烟花点染上绚烂,“年”才算是真的来了。擀面杖把案板压出“咯哒咯哒”的声响,竹筷敲着铁盆,把油盐酱醋同韭菜猪肉搅在一起,饺子在一派繁忙中诞生,在沸水里滚过,同一桌的丰盛被一齐端到围坐着的家人们眼前。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可想死你们啦!”伴随着春晚喜剧演员的欢闹声,长串的鞭炮也把冻实了的土地震醒,让它同笑闹着的孩子们一齐堵着耳朵哈白气,闻空气中红火的硝烟味儿。小孩儿被红色棉衣裹成圆滚滚的小粽子,手中紧握着的烟花棒正“呲拉呲拉”着火星飞舞,荷包里躺着的鼓鼓的压岁钱惹人心动。“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灯火在希望中跃动,星光摇摇欲坠,浓浓的乡情弥漫在万家灯火中。

如木心所言:“淡淡地浓,浓浓地淡,人情味是这样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新春伊始,万象更新。烟火气的团圆与相聚,烟火下的温情与慰藉,构成了我们每一个人对新春剪影的最美画卷。



上下滑动查看



15奶奶的“老三样”

张程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我的老家是南方的一座小县城,冬天它不会大雪纷飞。

小时候,溪流就是我的游泳池,田野就是我的游乐场。

我的奶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种菜、浇粪她样样精通,勤勤恳恳。

但我觉得她还暗藏别的技能,比如每当过年时,她似乎总能与逝去的先祖交流,料事如神。

她会说,天上有人在看着我,在保佑我们。

我们这些小孩子,心里只有对过年穿新衣的望眼欲穿。但她总是早早地买好黄纸、鞭炮和蜡烛,把萝卜切成一块块的,把纸钱折成一叠一叠的。

每块萝卜上要插两根红烛、三支香,中间的香要比两边的高,每个房间要放上两个点燃了蜡烛的萝卜。然后微黄的烛光会铺满大地,让日渐黑沉的夜显得格外亮堂。

她还要杀一只鸡,准备一口古老的大锅,放在正门口。当鞭炮作响,这场“仪式”就正式开始了,她把折好的纸钱一叠叠在锅里点燃,双手合十,默念祝福,虔诚祈祷。

野风吹起纸钱灰,火焰在锅中跳起了舞。

纸钱灰带着未燃尽焰的金红色灰烬升上了天空,飘飘摇摇的往远方赶去,有时候纸钱压住了锅中的火,数秒后它又窜上来温驯地舔舐人的手掌,同时也吞没了单薄的黄纸。

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她又会拿出香和黄蜡烛,把香插在泥里正中央,黄蜡烛就依附在香旁,一团团簇火在寒风里摇摆,余温烘红了我们的脸庞。

打我有记忆起,她一直这样。

只是后来,我离开了故乡,和奶奶见面的机会变成了以年为单位,但我始终知道,那里有一扇门在等我。

这些年来,我的家乡越来越年轻,高傲的大楼遮住了阳光,踩着一面一面沉睡的脸庞,而我就像从远方来路过这里的客人,打量着这里曾经的过往。

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像是芝麻开花,在欣慰的同时,我又觉得与故乡生疏了几分。新时代的烟花在空中绽放,仿佛在与旧时代挥手作别。

还好,奶奶还是一如既往,她还是拿出黄纸、黄烛、红烛“老三样”,还是在纸钱灰漫天飞扬时默念祝福,虔诚祈祷。桔红色的烛光映照在我们的脸上,苍老的双手点燃一柱柱香,好像一切都没变,只是她的身子似乎又比原来多了佝偻的模样。

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胖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改写。

我也知道,总有一天,我会再也看不到此番景象。

当时光变成了一缕炊烟,当岁月爬满了旧山坡,当回忆成为秋风里的落叶,当我又驻足于这片古老的土地,我仿佛又能看到除夕夜,土地旁,奶奶带着孙子虔诚祈祷,纸钱灰漫天扬。

只愿温柔的风,永远吹向春天,而你已经在路上。

只愿世间的灯,照亮童年的雪,而你时刻都入梦。



上下滑动查看



你pick哪一位同学的作品呢?即日起至2月17号23:55,快为自己喜欢的作品投上宝贵的一票吧!


排版|向光欢

执行编辑|向光欢 严张鑫

编审|刘妍

责任编辑|盛磊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成理学生会

转载请注明:微信点赞 » 寻味成理|“新春剪影”特辑征文活动投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