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微信点赞是一个教您如何操作微信点赞的教程平台!

快来为她们打call!2022年度助残新闻人物网络投票火热进行中!

点赞资讯 weixin 289浏览


注意!

2022年度助残新闻人物

网络投票火热进行中!


我省刘丽红(40号)杨华珍(41号)

经层层推选

成功进入网络评选阶段

快来为他们投票助力吧!


01

投票时间


即日起-2月22日24:00


02

投票规则


每个用户每天可以投2次,每次最少1票,最多10票。(ps:每天都可以投票哦,请为她们连投10票~)


03

投票方式




方式一






1、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投票界面。


2、点击开始投票。


方式二







1、关注“四川残联”微信公众号。


2、向后台发送关键词“投票”,点击链接,输入“40”“41”,点击搜索,进入页面开始投票。



悄悄告诉大家

2022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推举

也正在进行中噢,为他们投票戳??

我省杜宣梅(40号)和牛钰(41号)

成功进入网络评选阶段



人物事迹


刘丽红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刘丽红,女,汉族, 1985年1月16日生,现年36岁,四川省剑阁县人,共产党员,大学文化,四川省广元市特殊教育学校一级教师,现任广元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她担任广元市电视台手语主持人、广元市手语协会主席、广元市聋人协会秘书长、川北幼儿专科高等师范学校兼职手语教师,四川省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大使,《少先队队歌》《共青团团歌》通用手语研究国家课题组成员。

    刘丽红从事特教,推广手语,推广爱残助残事业成绩显著。2015年至今负责的广元市手语协会多次获评“广元市利州区助残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广元市利州区手语推广先进集体”,先后获评“全国好警嫂”“全国最美家庭”“全国特教论文三等奖”“四川省最美警属”“四川省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大使”“四川省特教优质课评三等奖”“四川省手语大赛一等奖”“四川省教学技能二等奖等表彰30余次。

    奉献特教最理想。2000年,刘丽红喜欢上了特殊教育。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填了全校都没人选的特殊教育专业,连她的亲人都难以接受。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成功就读南京特殊教育学院,开启了理想的新征程。

    强化德育工作。15年来,她做了10年班主任,同时负责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她一直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坚持“让每个残疾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理想,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她也独立撰写多篇论文,其中《浅谈对听力残疾儿童情感教育的几点看法》,在四川省第三届特殊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铸就品牌特教。15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融合教育”“康教结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全面、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并且创造性地在融合教育、送教上门方面做出出色成绩,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她所带班级学生升学率在川东北一直领先。

    狠抓素质教育。15年来,她结合职教课程,创新组建舞蹈、手工、体育等多个学生兴趣小组,推动了学校文艺水平不断提高,并获得多种荣誉。2009年指导学生阳欢荣获四川省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决赛舞蹈类初中组指导教师一等奖;2011年荣获广元市利州区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静态作品指导教师一等奖;2012年荣获广元市利州区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动态节目展演指导教师一等奖;2022年荣获第十七届省中小学生艺术大赛舞蹈组指导教师一等奖。

    学术成果丰硕。刘丽红深钻专业知识,获得一片赞誉。2009年荣获四川省第三届特殊教育学校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聋教育专业组二等奖;2012年撰写的《浅谈对听力残疾儿童情感教育的几点看法》一文,在四川省第三届特殊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同年参加四川省首届“西门子助听器杯”手语电视大赛,荣获优秀奖;2013年获四川省第五届特殊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2014年,她撰写的《如何提高聋生的作文水平》一文,在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论文集发表,获得省级优秀论文三等奖;2017年,她的论文《如何在聋校语文课堂培养学习兴趣》,发表在国家级刊物《教育》杂志上,最终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一等奖;2021年,获得“四川省青年教师风采大赛一等奖”;2022年,获得四川省第十七届校园影视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校园综艺一等奖”。


刘丽红在广元电视台主持手语新闻节目


    热心推广手语。刘丽红还担任市、县两级电视台手语主持人,受聘为四川省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形象大使,广元电视台手语主持人,录播新闻手语主持节目600余期,为全社会义务宣传和推广手语。刘丽红参加国家级课题《通用手语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各领域培训手语累计60多课时,受众学员超过3000余人次。2020年疫情期间,负责研讨录制通用手语版《〈疫情防控指南>手语版防疫心理知识》12期,在“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文明网等多家媒体推广,指导听障群体正确采取措施进行自她隔离,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她负责研讨翻译的《武汉,等你花开》《青春万岁》《不忘初心》《灯火里的中国》《少年中国说》等通用手语成果作品在“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中国残联等平台播出。2020年,刘丽红被评为四川省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大使。

    建功警营,战绩辉煌。工作之余,她考取广元地区第一个手语翻译资格证书,先后参与翻译四川、甘肃、河南、宁夏等十余省公安局机关、检察院、法院办理聋哑人犯罪案件300余件,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160多人,也从中挽救和救助受骗、受诱惑和失足特殊青少年100余人,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她还负责CCTV12《十条帮规》节目团队手语翻译。因工作突出,她2019年被评为“四川省最满意警属”,2020年被评为“四川省最美警属”,2021年被评为“全国好警嫂”。

    热心公益,贡献突出。一是助力聋人稳定就业。刘丽红于2015年8月牵头成立广元市利州区手语协会,协会秉持“推广手语、有爱无碍”的宗旨,15年间帮助160余名聋人就业。二是丰富聋人文化生活。主动参与举办各类残障技能培训26场,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免费培训手语累计超过60课时,受众学员超过1500余人次;同时还常年组织开展有益于聋人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如户外联谊、马拉松、就业创业沙龙等17次,引导聋人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大爱无疆,播撒希望。多年来,她还先后赶赴甘肃、陕西和四川等多地,为特教学校毕业学生和聋人朋友公益主持手语婚礼和协调婚姻事件20余场。多年来,她和丈夫李自兴先后从家里捐出2万余元钱物,救助王昌燕、王红锦等贫困和重病的听力、智力和行为障碍的特殊人群,帮助他们树立坚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挺过困难,战胜病痛。


杨华珍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杨华珍,藏族,1960年出生于阿坝小金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四川工艺美术大师、政协第十五届成都市常务委员、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组织会员、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杨华珍工作室领办人。杨华珍一生致力于藏羌织绣的传承与发展,创作了一系列藏羌织绣自主版权作品,获得许多国内外奖项。

  “5.12”汶川大地震后,杨华珍以藏族编织挑花刺绣、羌绣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为依托,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以增加地震灾区妇女、残疾群体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妇女、残疾群体藏羌织绣技能为目的开办藏羌织绣技能培训班,旨在提高其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灾后自救,以艺创业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身为一线记者的杨华珍亲历了救灾、重建整个过程,她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为灾后重建做有意义的事情,她毅然放下相机,拿起了绣花针,带领着家乡的18个老姐姐,拿着手中一根针,怀穿着梦想踏上了以技自救的道路。

  藏羌织绣是杨华珍从小学习的传统技艺,但纵使有着娴熟的技艺,依旧一路艰辛。初期,创作的绣品虽精美,但销售渠道是最大问题,辛苦坚持几个月后,原始资金已消耗殆尽,连工资都捉襟见肘。生活的重担和创业的艰辛让创业伊始的她们感到巨大压力,可对于亲身经历过大地震的杨华珍而言,这也只是考验之一,即使多数人都有打退堂鼓的想法,杨华珍依旧咬牙坚持自己的想法,坚信曙光会到来。

  “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心无旁骛,精益求精。”这是杨华珍的信仰,也是她做人做事的准则。在往后的工作中,杨华珍与伙伴们摸索产品销路途径,精进刺绣技艺。

  皇天不负有心人,她们终于迎来第一个转折点。彼时有个大学生翻译带着一笔来自法国的订单找到了杨华珍,希望他们为五星级酒店设计一批床上用品和室内装饰品,经过商量,杨华珍最终拍板以家乡的花鸟草木等自然元素作为纹样设计,以藏羌织绣的工艺进行艺术表达,基于民族元素创新设计。在杨华珍看来,藏羌织绣这种非遗技艺,每一针都不是随性而为,山有山脉,水有水路,叶有经络,树皮有纹路,针法和走向都要遵循自然规律。她们加班加点,半年没有停歇,终于淘到第一桶金。


杨华珍在授课

不忘初心,以一助百

  事业渐入佳境后,杨华珍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她时时刻刻关注着灾区妇女的发展,特别是汶川地震中由汶川县龙溪乡整体搬迁到成都市邛崃市南宝山镇的直台村、木梯村的羌族妇女群体,在成都市政协、邛崃市政协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她将藏羌织绣的传习所建在邛崃市南宝山镇,同时开展藏羌织绣技能培训班,培训班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汇聚有意向学习藏羌织绣的农村妇女、残疾人等,开展刺绣技艺的学习,从2009年以来举办了近30期。在开展培训班的同时,她也会将收到的订单派发给当地技艺娴熟的绣娘,为她们谋福利。据悉,兼职绣娘每小时工时费能达到10到15元,一个中型作品她们每天挤出2小时,大概15天完工,每个月就能有800元左右收入,在家里就能接单赚钱,还能兼顾家务。

不辍善行,心系助残

  藏羌织绣培训班面向农村妇女、残疾群体开展的同时,为了方便残疾群体,在省、市、州各残疾人联合会的支持下,杨华珍为残疾群体特别开设了残疾人藏羌织绣技能培训班,在她的学生中有一位残疾人学生唐素华,虽腿脚不便,但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勤恳、认真的态度让杨华珍大加赞赏,通过与唐素华聊天,杨华珍了解到了残疾群体的需求,残疾群体由于先天因素或其他原因等导致其身体部分功能缺失,本就给人生蒙上了阴影,加之在工作上的不便导致他们工作竞争力不足,就业问题对于他们是亟待解决的生计问题。

  深入了解后,杨华珍感受到残疾群体涉及到的家庭和辐射到的人群如此庞大,应该摒弃陈旧刻板的观念,根据自身情况,力所能及安排残疾人学习技能、提升能力,以此支持残疾人就业,积极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从2009年至今,杨华珍在汶川、邛崃、九寨沟、新都等地开展了10余期残疾人藏羌织绣技能培训班。

  在杨华珍看来,助残事业不能用简单的收入、补贴来代替,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残疾人在各个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为经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比常人或许更加专注。传授给他们一技之长,其背后的意义胜于给予他们经济上的补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一直秉承着这个信念,身体力行。

IP授权,订单派发

  在不断努力下,国际品牌逐渐注意到了这一朵从高原开出来的花,2015年,品牌方带来两个光秃秃的化妆品瓶子,希望杨华珍“帮瓶子穿件少数民族的衣服”。这真是奇特的想法,杨华珍心中想到,随后她让对方写下了萃取液所使用的植物,并将此作为创作基点,以代表着青春活力的绿茶花和藏羌民特色元素图样为设计蓝本,创作出“绿茶花”和“金刚杵”。绿茶花象征着青春不息,金刚杵象征着感恩回馈,诠释着生命的意义。自此,开启了非遗IP授权的先河。这小小的绣花针,蕴藏了无穷的可能性,与植村秀、星巴克、环球影业等20多个品牌开展IP授权合作,让非遗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同时,这些IP授权合作产生了许多衍生品的订单,杨华珍将部分订单发放给技艺娴熟的农村绣娘、残疾人群体,将衍生品部分制作工序交予他们,并支付给他们工时费,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自己应有的报酬。

转型升级,带动就业

  关注度越来越高,订单也纷至沓来,2018年,杨华珍团队入驻汶川县来料加工基地,组织藏羌织绣传承人徒弟运营生产车间,吸纳就业困难人员200余人,通过基地的建设,解决辖区闲置劳动力、残疾人就业问题,实现汶川农村绣娘、残疾人群体就近就业,汇聚各方支持,推动传统工艺在保持和强化非遗属性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化转型升级。

  杨华珍推动藏羌织绣从濒危到重生,从家庭传承到职业教育,从藏寨羌乡走向国际舞台,从最初的“灾后自救”到精准扶贫再到助力乡村振兴,她帮助农村妇女、残疾群体脱贫致富。

本文来源:四川残联

攀枝花市残疾人联合会

绽放新生·构建和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攀枝花残联

转载请注明:微信点赞 » 快来为她们打call!2022年度助残新闻人物网络投票火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