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眼近史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0MTM4OTYwNg==&mid=2247485845&idx=1&sn=557a4826e524c94c0392e63b399f5157
本文来源公众号:眼近史
1949年9月30日,北京正在举行着新中国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这天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为政府选主席,会议庄严肃穆,每个代表都认真地投下了自己的一票。
而面对选谁当主席,他们内心都不约而同地浮现出一个人,那就是毛泽东同志,因此他是众望所归的主席人选,然而,当576名代表投完票之后,毛泽东却只获得了575票,众人都对这个投票结果大吃一惊。那么,到底是谁没有投票?他又为何没有投票呢?
这名没有投票的代表名叫张东荪。
1886年12月9日,张东荪生于浙江杭州,他原名张万田。那是个西方思潮不断涌进的时代,当时很多学生都选择出国留学,走出封闭的国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张东荪便是其中之一,他不甘于国内现状,怀着救国理想,他在国外去寻觅真知。
1905年,19岁的张东荪赴日留学,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在日本留学期间,张东荪结识了梁启超。
而张东荪的文化主张也与梁启超大同小异,他虽然力主进行西方文化改良,但却不同意将传统文化完全遗弃,二人可谓是相见恨晚。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学成归来后的张东荪来到孙中山临时政府,担任大总统内务府秘书一职。
彼时的清政府腐朽无能已经无力回天,张东荪也认识到了封建统治的愚昧。
随着南北议和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他却选择在此时退出,因为这些时间,让他对那时的社会、国情有了深刻认识, 而且,他认为他不适合做具体的行政工作,而是监督政府启发民智。
短短几个月的政治生涯更是让他滋生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逐渐完成了旧式“士子”到“知识分子”的嬗变。
不得不承认,在思想上张东荪确实是一个进步者,而在梁启超的影响下,张东荪加入了进步党,接受立宪派思想。
1917年,梁启超邀请他担任《时事新报》主编,随后他自行创立了副刊《学灯》、《解放与改造》等刊物,宣传社会主义。
其间,张东荪与正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大步迈进的陈独秀来往密切,他曾被邀请参加筹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可惜因为政见不合而退出,开始转向基尔特社会主义(介于社会主义与工会主义之间的调和理论),发起了关于何者为社会主义主流的论战。
后任国立政治大学、上海私立光华大学教授。
虽然张东荪信仰与我党的信仰有些差别,但张东荪还是为共产党、为全国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张东荪经常在公众场合抨击国民党的独裁,用犀利的言语抨击国民政府的行为。
尤其是面对国民党不抗日的态度,1935年8月1日,利用共产国际,我党在法国巴黎的《救国时报》上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一文后,张东菘迅速响应,支持我党的主张,应当枪口一致对外,抗击日寇。张东荪不止一次发文批评,试图号召国民党内部抵御日本侵略者,可惜并没有什么效果。
七七事变之后,中共华北局地下工作人员便与他取得了联系。因为当时张东荪担心在后方受苦而且又放心不下家里,便联系朋友通过其他途径为抗日作出贡献。
他一方面送思想进步的学生去解放区,让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又为八路军送来一批医药。
因此与我党关系不错。当然,张东荪也曾考察过国民党,曾经在国民参政会担任过参政员,两相对比之下,他觉得共产党比国民党要靠谱的多。
就在这时,张东荪得知民盟与他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因此,他最终加入了民盟。1941年,日军邀请张东荪与之合作,可他却毅然拒绝了。而后,日本打探到了张东荪与我党的关系,更是让其去劝俘虏投降。
然而,张东荪却不肯合作,他甚至以死相逼。日本人见张东荪不肯与其合作,便给其随便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并判处他三年有期徒刑,缓刑一年。随后,日军胁迫张东荪写一封绝不离开北平的保证书,之后便将其放回了家中。但是还是隔三差五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当时张东荪也在报刊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既反对国民党奉行的封建制度,又不认同我党的共产主义制度,不赞成推翻国民党统治以及我党提出的重新分配土地的做法。
从他的表现来看,张东荪作为一名政治评论家,他接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因此在之后的政治方面也坚持儒家的“中庸”之道,就是既反对专制,也反对改革,竟然天真的以为光靠改良就可以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后来,蒋介石不顾各党派以及广大人民的和平祈求,公然发动全面内战,并向解放区大举进攻。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加以还击,国共双方兵戎相见,战场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为了坚守华北重镇,蒋介石于1947年11月任命傅作义为华北“剿总”总司令。1948年,“剿总”总部前往北平,取代之前的北平行营。蒋介石这一举动无疑是在积极备战,但不管再积极也是没有用的,战争的胜败在于人心向背。
1949年1月初,解放军围困北平的时候,当时中共向傅作义表达了想要和平解放北平的意图,傅作义左右为难。双方谈判条件难以达成一致,形成僵局。最后,毛主席在给林彪的电报中曾这样写道:“转告傅作义派有地位的、能负责的代表和张东荪一起出城到你们那里谈判。”
于是,傅作义找到了时任燕京大学教授,同时又是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的张东荪。为了保护北平的文物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介书生张东荪以64岁高龄临危受命,1949年1月7日,张东荪和傅作义的代表周北峰一起几经周折,穿过封锁线,熬过一天一夜的路程,九死一生,才到了平津前线的司令部。
在和傅作义会晤、谈判的过程中,张东荪将天下大势、傅作义的处境、北平古城的安危等问题一一做了分析,终于使得傅作义放弃了抵抗的念头,接受了和平改编。
张东荪(左二)等民主人士在西苑机场欢迎毛主席进入北平
北平城的和平解放,使得在中间出力的张东荪威望大增,在民盟中的地位也仅次于张澜和沈钧儒。后来,毛主席在颐和园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还当着许多人的面竖起大拇指赞扬张东荪说:“北平和平解放,张先生第一功。”
1949年9月30日,国家主席的选举活动正在进行中,在场的人有576名代表,大家纷纷投下了自己的票,投完票后 计票人员开始严谨认真地算票数,大家心里面都非常的激动,认为 毛主席肯定会毫无疑问的全票当选主席,但是这个时候 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让在场的人都非常的紧张,那就是毛主席少了一票。
于是,计票人员又重新统计了一遍,发现还是少了一票。这下,大家都傻眼了,难道是谁反对毛主席当选国家主席?
虽然这一票并没有起到什么重要的作用,但是,却十分棘手,这到底该怎么处理呢?
工作人员觉得事关重大,便立即将此事汇报给了周总理,周总理得知后,也觉得十分为难,毕竟这关乎毛主席的颜面,这样的突发状况是大家都始料未及的。
他们起初觉得是毛主席比较谦虚,没有给自己投票,但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而是有人投了反对票!
周总理也不好做决定,就向毛主席说及了此事,毛主席从容地说道:“缺一票就缺一票,不管什么人,都有不选毛泽东的权利,要尊重事实。”
工作人员得知主席的态度,这才如释重负,并将选举结果报给会议主持人,主持人当场宣布:毛泽东同志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话音一落,全场起立,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响彻整个会场,持续达数分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并没有任何的异样。
至于是谁没有给毛主席投下赞成票,成了人们心中的一个谜。
多年后,从张东荪的女儿张宗烨和中科院院士的谈话中,人们得知,当年没有给毛主席投票的人是张东荪。
虽然张东荪为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有点自视甚高,不愿意投毛主席,不是对毛主席不满,而是他想在任何时候都习惯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观点的第三种人。
他的好友俞颂华曾给出过,最符合他性格的评价:“一言以蔽之,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者,不是一个党人,也不是一个政治家。”
当时中国的国情不符合他的幻想,他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多次与美国联系,希望能够改变当下的国情。
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张东荪千方百计秘密联系了美国特务王志奇,并把中国想要入朝作战的计划告知了美国方面,张东荪还表示希望美国前往不要把战火燃烧到中国中,他试图担当了中国和美国的协调人。志愿军入朝情报被泄露了,这对我军影响是非常大的,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后来,特务王志奇被抓捕,张东荪出卖国家机密的事也由此曝光,他也成为了“世人皆曰杀”
然而,张东荪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卖国和叛国分子,他认为自己是好心办了坏事,还理直气壮地声称自己是爱国的。
1952年,民盟将张东荪开除,有人建议要将他以“叛国罪”逮捕起来法办,最后还是毛主席指示“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养起来”,才使得他免受刑罚。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的慢慢发展,张东荪也终于明白当年的自己有多么幼稚,甚至写出“书生谋国直堪笑”的句子来自嘲自己。
失去职务的张东荪,开始过起了“隐居”生活,读书养花,做做学问,也算是怡然自得,然而,1966年,浩劫来临,张东荪的至暗时刻也来了!
1968年,张东荪被逮捕,他的子女,也受牵连,狱中生活,让长子张宗炳变成了精神病,二子张宗燧、三子张宗颖及妻子绝望自杀。
直到1973年,张冬荪暴毙,终年八十七岁。
张东荪临终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美国。当时,中美两国不仅达成和解,此消息还被刊登在《上海公报》上。
张东荪看到消息后,老泪纵横、激动不已,他喃喃自语道,“中美可不能对抗,还是我对啊!”
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张东荪一生中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的突出贡献,但是也不能容忍泄露情报,背道而驰的空想主义一事无成,而反观毛主席在票数上以及对于晚年的行为的处理上,完全展现了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包容。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纪人物
转载请注明:微信点赞 » 建国前夕选举投票,毛主席差一票没有全票当选,这人的下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