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提醒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战略,进一步激发全县各级各部门改革创新热情,营造“团结拼搏、实干争先”的浓厚氛围,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具有温县特色的发展模式,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县开展“温县2022年度工作改革创新奖”评选工作。
本次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精心组织、积极参与。经材料初审和实地考评,41个改革创新项目进入公开展示环节。现对入围的项目进行网络投票,投票结果按“十分制”转换计入“温县2022年度工作改革创新项目”评选总成绩,欢迎大家积极踊跃进行投票,请为您支持的改革创新项目投上宝贵的一票!
【投票时间】
2023年2月6日至2月12日。
【投票规则】
活动期间每个微信号只能投票1次,请在乡镇(街道)序列选择不多于5个项目、县直单位序列选择不多于12个项目进行投票。
【投票方式】
点击下方改革创新项目前面的“□”选择您支持的项目,然后点击“投票”即可参与。
2022年度“温县工作改革创新奖”入围项目(乡镇街道)简介材料
2022年度“温县工作改革创新奖”入围项目(县直)简介材料
县开发区推行“小管委会+大公司”改革模式,创新招商引资、设施完善、资产盘活等工作,巩固经济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一是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面向全国揭榜挂帅,让“专业人”干“专业事”,提升专业化水平;进行公开招聘,实现“年龄降、学历升”的预期目标,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二是创新“管委会+公司”运作模式。成立新兴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股权招商、筑巢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提高招商引资竞争力和项目质量。目前,已签约备案项目77个,总投资159.45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三是增强创新实力。通过加强院(校)地合作,打造产学研平台,破解“卡脖子”技术瓶颈制约,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目前,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建立“小升规”企业动态培育库,已申报入库规上工业企业10家。四是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围绕涉企服务审批权限45项,结合实际梳理出用地审批、资格证核发、许可证核发等“一书两证”办理权限,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2022年,辖区内企业营业收入完成207.1亿元,同比增长34.3%;税收8.89亿元,同比增长9.6%。
2.县发展改革委“创新定制‘惠企政策套餐’助力企业发展”项目
县发展改革委设计制作“温县营商环境评价监督平台”小程序,为企业创新定制“惠企政策套餐”,推动各类惠企一揽子政策直达企业、快速兑现、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全县纳入“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达304个,全县企业项目及市场主体享受政策优惠约1300余条,惠企政策涉及资金约11.6亿元。一是创新建立“1+3+N”惠企纾困政策落实体系,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为主要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结合52100重点工作项目化机制,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二是创新编制“两册一书一卡”服务指南。整理国家省市县惠企政策形成政策库手册,收集全县市场主体信息形成企业库手册,精选248项含金量较高的“干货”政策汇编“口袋书”,逐企梳理应享、免审即享政策及咨询电话编制明白卡。组建网格员团队,走访企业1200余家(次),发放口袋书1500余份、明白卡1300余张,印制宣传海报1000余份。三是量身定制“政策套餐”。运用小程序收集企业运输、贷款、招工、用电、减税降费等方面的政策诉求,通过与税务、社保、供电、金融等系统的“数据碰撞”对企业发展状态进行精准“画像”,为企业优选惠企政策“定制套餐”。今年以来,办理留抵退税87户次4407.72万元;帮助大咖国际、哥润食品申报专项资金1027万元;帮助11家企业申报奖励资金423万元;困扰大咖国际产业园发展的供水、供热、排水、货运出行等问题全部得以化解。四是当好惠企助企“贴心管家”。“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率达到100%。“不动产+税务”办理时间压缩至1小时。创新融媒体直播带岗,累计为473家企业发布岗位10281条,达成就业意向2676人次。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最高提至90%。
3.县发展改革委“创新‘助企申贷三服务模式’破解企业融资发展难题”项目
县发展改革委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聚焦企业融资发展难题,创新助企申贷模式,做好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一是精准化政策服务。组建政策研究专班,第一时间吃透弄懂有关政策。针对“拿不准”的内容,建立“政策问题清单”,积极向上对接沟通,确保所有政策解读到位。开通政策咨询热线,解答企业疑难。二是标准化申报服务。制作《中长期贷款项目申报指南》,以申报成功的企业为示范,从“登录系统、项目填报、细分领域”等方面详细讲解整个申报流程,普发全县乡镇干部及企业负责人,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菜单式”服务。三是网格化跟踪服务。采用“干部划片分包”模式,指派23名业务骨干至11个乡镇(街道)开展申报指导。组织“万人助万企”分包干部、“四保”企业包保干部以及乡镇(街道)助企干部组成“网格员”队伍助企填报。目前,焦作市前四批中长期贷款项目通过国家审核数共756个,其中温县199个,项目总投资70.64亿,项目贷款需求33.7亿。温县项目通过国家审核数居全市第一。
4.县农业农村局“实施温县铁棍山药统购统销推动高端化品牌化发展”项目
县农业农村局立足县委打造“特色农业之乡”目标任务,积极探索温县铁棍山药统购统销产业发展新模式,全面推行“十统一”标准化发展,持续叫响“不是所有山药都叫温县铁棍山药”品牌形象。一是构建发展平台。重组温县四大怀药协会,颁发会员证1000余人(单位),基本覆盖全县怀药从业者;出台4项行业管理办法和5个技术标准,打造18个标准化种植基地,全力提升产品品质;协调金融机构为会员提供贷款1.6亿元,力解会员资金难;建立官方网站以及微信、抖音等全媒体宣传矩阵。同时,在农资服务、产品销售、市场打假、行业监管、优化品质等方面优化服务。二是实施品牌战略。举办铁棍山药文化周系列活动,重新设计和发布新包装、新标识,并在央视、河南日报、“学习强国”以及社交媒体上立体化宣传,叫响了“不是所有山药都叫温县铁棍山药”新品牌形象。与中国邮政焦作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实现温县铁棍山药市场化品牌化高端化运营。三是坚持项目为王。积极争取财政资金31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1.62亿元,推动温县铁棍山药产业提档升级;与科研院校合作,成立怀药科研机构5家,建成全国最大的山药种质资源圃,开展铁棍山药道地性研究,推动四大怀药优良种苗更新。建设万喜农贸综合体,打造全国铁棍山药交易集散地;高规格筹建怀药博物馆,打造怀山堂、农科所等研学基地,促进怀药产业与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5.县科工信局“为大咖国际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项目
县科工信局聚焦贯彻省委“十大战略”和县委打造“食品药品之都”目标,以大咖国际食品有限公司为例实施“保姆式”服务,着力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一是在精益管理上指导引导。指导企业导入精益管理,实施现场5S和目视化管理、开展TPM全员生产维护、实行TQM全员质量管理,利用TWI-JI/JM工作指导方式,遵循PDCA管理循环,实现了降本、提升、增效的目标。二是在智能工厂建设上指导引导。指导企业建设原料、生产、物流、销售全链条信息化、数字化系统。2022年,为其争取省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843万元,其固体饮料车间被评为省级智能车间。三是在绿色工厂建设上指导引导。指导其引进日本节能锅炉技术和瑞士烘焙机尾气处理系统,全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绿色发展型工厂,并将于2023年申报国家绿色工厂。四是在科技创新上指导引导。积极推动大咖国际与院校开展合作,指导其创建了焦作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与江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已取得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同时,温县科工信局将“保姆式”服务对全县企业进行推广,协助14家企业申报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较上年增加7家;国家科技中小型企业备案入库达43家,较上年增加17家;11家企业被认定为2022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较上年增加7家,均创历史新高。
6.县科工信局“建立‘四机制两清单’模式推动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
县科工信局探索建立“四机制两清单”模式,即50家重点工业企业运行监测预警机制、规上工业增加值监测预警机制、工业用电量监测预警机制、企业科技创新调度机制、“小升规”工业企业入库培育清单、工业技改项目投资清单,坚持每月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跟踪监测,形成“县乡绑定,上下协同,齐抓共管,全力推进”的工作局面。一是建立预警机制,提升工业运行质量。将上年纳税前50名的工业企业,动态调整为当年工业经济运行重点监测企业,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乡镇(街道)进行预警,将企业需要政府部门解决的问题进行交办,及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二是完善调度机制,做强科技创新支撑。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导乡镇(街道)建立企业梯度培育库。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企业科技创新深度行”、高新技术企业创建、“专精特新”企业申报等培训活动。43家企业完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超额完成了36家的市定目标任务;11家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额完成了市定8家的目标任务;规上工业企业65家完成了研发活动全覆盖。三是制订工作清单,靶向指导企业发展。与税务、统计部门、经开区、乡镇(街道)等结合,制订《“小升规”企业清单》《技术改造企业清单》,每月精准调度,加快“小升规”培育和技改类项目进度。截止12月,我县工业企业达“小升规”标准的已达25家,超额完成了市定20家的目标任务。大咖国际固体饮料车间被认定为省级智能车间,实现我县省级智能车间“零”的突破。
7.县自然资源局“成功创建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项目
县自然资源局将自然资源节约集约作为改革创新的主线,不断完善资源保护和保障发展的新机制,有效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023年,温县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公布的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示范期为2023年—2025年。一是高位推进,统筹推动全县“增存挂钩”工作。坚持定期研究部署,对土地批准时间、位置、面积、规划用途等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掌握批而未供土地基本情况,对症下药,“一宗一策”,制定整改措施和盘活利用方案。2021年,温县闲置土地处置任务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一;2022年未产生新的闲置用地。二是主动作为,改善基层土地执法巡查模式。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宣传月活动,引导群众依法依规建房,从源头上杜绝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行为。落实“一网两长”工作责任制,完善县、乡、村三级网格监管体系,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推动自然资源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实现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监管。三是创新驱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广标准化厂房建设节地技术,实现对现有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万人助万企”、发放宣传页、微信等方式向辖区企业进行宣传,“以一带多”提升土地的高效利用。
8.县商务局“成功创建河南省首批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项目
县商务局积极推进商业体系建设,聚焦补齐县域商业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改善优化县域消费渠道、增强农村产品上行动能、提高生活服务供给质量等不断发力,成功创建河南省首批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获取首批奖补资金600万元。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出台《温县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实施方案》《温县商业体系建设项目奖补资金管理办法》,为示范县项目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和要素保障。二是完善商业设施。建成金太极时代广场商业综合体,致力打造集吃、喝、玩、乐、购于一体的智慧商业新典范。鼓励好又多、胖发祥等企业下沉农村,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鼓励乡镇商超采用微商城、团购群等手段,开展在线购物业务,增强业务覆盖范围。三是培育农村新型商业带头人。利用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展品牌设计、电商应用等专业培训,吸引符合条件的群众参与电商培训。目前已培训84人,其中获得证书的有24人。四是发展县乡村物流共配。发挥县级物流仓储分拣中心、150个村级配送点作用,优化农村投递网络,提升农村配送能力。目前,开通16条乡村线路,每天接送包裹2100余件,邮出包裹2万件以上。
9.县陈家沟景区管理局“实施沉浸式‘太极功夫之旅’文化旅游片区整体提升工程”项目
县景区管理局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和景城融合目标,从策划、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实施陈家沟文化旅游片区提升工程,打造沉浸式“太极功夫之旅”。2022年,被评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一是打造文旅商业综合体。通过打造沉浸式“太极全域剧场”、沉浸式“太极功夫之旅”,变“游览式”为“沉浸式”,改编提升“印象太极“演艺节目,增加节目互动性。通过智慧旅游赋能民宿建设,打造“民宿+武馆”模式。构建“太极不夜城”,变”一业兴”为”百业旺”,使泛旅游产业整合为文旅商业综合体。二是打造片区整体提升工程。通过太极拳博物馆数字化提升、祖祠演武场改造、城市家具及导视系统更新、“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青年乡村营造行动、非遗传承馆建设、柿沟路改造提升、美食街等项目工程,全面做好“太极+文化+时尚+康养”文章。三是举办系列展演活动。通过举办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和全国武术之乡套路比赛、河南省大学生武术运动会、功守道城市功夫大会总决赛、全国武术太极拳公开赛等官方赛事,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融合,打造功夫爱好者“寻梦地”。
10.县体育运动发展中心“多举措实现体育运动事业跨越式发展”项目
县体育运动发展中心坚持以“建设群众身边的场地、举办群众身边的活动、健全群众身边的组织”为抓手,加大基础投入,实现体育运动事业跨越式发展。一是场馆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新建温县职工全民健身中心、产业集聚区职工全民健身中心、武德镇全民健身中心;同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300余万元,对东区一处5000平方米的废旧厂房,改建为东区全民健身中心,其中,羽毛球训练场地被市体育局认定为焦作市青少年羽毛球培训基地,是河南省规模最大、学员最多的羽毛球培训场所。二是打造乡镇体育运动示范点。对赵堡镇体育运动中心进行升级改造,与陈家沟景区遥相呼应,满足辖区居民及外来游客健身需求,为陈家沟体育旅游提供了场地保障。先后获得“2020年度中国最具体育特色县城”“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太极拳生态原产地保护”等荣誉称号。三是全民健身工程实现村村覆盖。累计投入资金960万余元采购全民健身工程体育健身器材,其中,健身路径3166套、室外乒乓球台329副、篮球架134副,同时,向上级部门争取健身路径1219套、室外乒乓球台215副、篮球架149副全部配发到行政村,实现262个行政村体育健身器材全覆盖。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11.县武术管理中心“线上武学社 云端太极拳——创新打造‘太极拳发源地’官方平台”项目
县武术管理中心着力培育“数字太极”新业态,把陈家沟传统武学社搬到网上,打造太极拳发源地官方平台,加速太极拳产业转型。积极引导太极拳拳师“触网”,构建群众-拳师-企业线上服务体系,实现群众习拳、拳师授课、企业销售策划的线上一体化服务。一方面,创新传播方式。太极拳发源地官方账号涵盖互联网热点集群地,同时在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七大网络平台开通官方太极拳发声渠道,通过在七大平台上输出优质内容,使太极拳爱好者、习练者及普通群众通过太极拳发源地官方账号,浏览太极拳名家展示、教学功法、赛事活动发布及太极拳届的重大事件等内容,以全网式的覆盖,传播太极拳内容。另一方面,创新传播内容。打造年轻专业团队,了解网友需求,邀请各级太极拳拳师,创作优质视频内容,丰富网友对太极拳技艺、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同时,开展温县第二届武术锦标赛直播、拳师收徒仪式直播、大师公开课等活动,打破“手口相传”。目前,官网粉丝量不断攀升,获赞已逾百万。通过企业合作,直播售课,产品销售等途径,预计2023年将产生300-500万元收益。
12.县文广旅局、县陈家沟景区管理局“‘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青年乡村营造行动”陈家沟项目
县文广旅局、县陈家沟景区管理局围绕活化非遗、激活乡村目标,着力做好“文旅+创意+乡村”文章,将文化资源“势能”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动能”,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创新形式,推动文旅融合。邀请国内高校专家、新锐设计师作为“营长”,将赋有非遗底蕴的空间设计和文创产品,通过驻地乡建和青春乡创两大创造营形式,带领青年设计师开展创作设计、指导落地,实现非遗活化和文旅融合。二是精心规划,打造非遗之旅。与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合作,将建筑空间与文化元素创意融合,精心打造太极文化广场、水塔茶室、大秘景观等文化景观,在新旧文化碰撞中体验非遗之旅。三是以点串面,赋能乡村建设。以街巷改造、公共休闲区域、景观小品、网红打卡点等公共节点为切入点,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整体联动,形成区域融合,让现代建筑美学和文旅运营思路为陈家沟村注入新的活力。
13.县住建局“创新‘三四三’工作机制打造征迁加速度”项目
县住建局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直面征迁难题,科学决策创新征迁模式,圆满完成了道路畅通提质工程征迁工作。一是“三级联动”强力推进。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街道主推”的三级组织架构,将道路畅通提质项目纳入“52100”机制,确保征迁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四重优化”合理征收。着力优化征收方案、道路建设、安置房建设、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创新货币安置与房屋产权调换相结合的征收方案,满足被拆迁群众的安置需求,并成立老、中、青相结合的征收队伍,确保征收工作顺利开展。三是“三效融合”和谐征迁。创新“三三二”(三公开、三张榜、两监督)工作法。同时,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聘用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征拆全过程进行合法性审查,开创了“阳光征收、文明征收、依法征收”的新局面。2021年,振兴路中段贯通、慈胜大街北延、人民大街北延三条战线16天实现170户拆迁清零。2022年,征收道路7条,涉及道路总长7461米,拆迁腾地房屋到位423户,古温大街南延,振兴路东段拓宽,工业路全段贯通,育才街南延4条道路仅一个月全部腾空拆迁,实现了零上访、零事故、零遗留,创造了温县征迁工作新纪录!
14.县交通局“注入高速建设‘催化剂’,打通对外交通‘大动脉’”项目
县交通局以打造“便捷交通、民生交通、品质交通、创新交通”为目标,以三项工作机制为抓手,加快推动交通重点项目落地生根。一是推行项目征迁“三级联动”机制。强化工作组织协调,推行县乡村“三级联动”,统筹征迁资金和人员力量,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沿黄、焦平、沁伊三条高速共计40.096公里征迁任务,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前期重要保障。二是建立项目推进“三个一”机制。县级领导分包,交通、发改、自然资源、沿线乡镇具体负责,定期召开周例会,研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三是实施项目问题“清单交办”机制。以问题为导向,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指挥部主动征求项目设计单位、项目公司意见,形成问题清单,由县政府集中向各责任单位交办,变被动为主动,全面优化项目环境。
15.市生态环境局温县分局“实施银港泛家居产业园集中喷涂中心”项目
市生态环境局温县分局按照省、市环保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制定“一园一策”提升工作方案,重点开展产业园区重点企业集群提升行动,打造豫北及至全省一流的家具制造集中喷涂中心,提升园区产业发展质量和环保治理水平。一是主动作为,积极申请中央资金。积极与省、市环保部门沟通对接,编写可研报告,成功申请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900万元,专项用于银港泛家居家具企业集群整治项目。二是积极协调,确保项目稳步推进。协调成立由开发区、县科工信局、祥云镇人民政府等组成的工作组,细化工作责任,明确工作进度和完成时间节点,确保项目有序进行。项目已于2022年12月30日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三是强化管理,保障项目高效运营。建立项目高效运营长效管理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全力保障生产设备和各项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确保项目发挥最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运营后,每年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29.16吨/年,可大幅度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有效改善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为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16.县市场监管局“打造省级种养助农(扶贫)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该项目占地面积100亩,总投资192.4万元,包括特色采摘区、鲈鱼养殖区、办公休闲区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一是创新组织形式。探索建立土地流转+雇工+社会保障的方式,持续扩大辐射和示范带动效应。新增劳动就业岗位500个,帮助带动156户实现增收。二是制定管理标准。制订《温县种养助农(扶贫)综合标准化质量体系》《鲜食葡萄设施生产技术规程》等温县农业地方标准14项,形成生产、检验检疫、分级、运输等闭环标准化管理体系。三是强化宣传培训。把宣传培训贯穿整个项目实施期,先后组织培训35次,举办电视技术讲座3期,培训人数达1.5万余人次,发放明白卡达3千余份。2022年9月该项目顺利通过省市场监管局验收,实现我县连续3年获批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的新突破。
17.县卫健委“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建设高质量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项目
县卫健委高质量完成县域医共体改革,形成县人民医院牵头,3家县级医疗机构、县疾控中心、14家乡镇(街道)卫生院、256个村卫生室共同组成的县域医疗体系。目前,县域内就诊率99.44%,基层就诊率63.94%,达到90%左右、65%左右的上级目标。基层诊疗量占比63.94%,较2021年同期提高5.49个百分点,三、四级手术占比61.06%,同比上升18.82个百分点,基层综合救治能力有效提高。住院次均费用5463.37元,在焦作六县排第四;门诊次均费用141.30元,六县最低,年可为群众节约3394.84万元。一是“一盘棋”统筹部署。成立医共体党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医共体内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信息“七统一”管理。二是“一张网”上下联通。建设县域资源中心,实现远程会诊、心电、影像、病理、检验、消毒供应、中药制剂等七大中心全覆盖,累计服务群众217.39万人次。实行“掌上医护”,群众网上点单,护士上门服务。将院前急救车载监护系统与医院信息平台连接,患者信息共享,实现院前、院内无缝对接,提高急救效率。三是“一链条”杠杆撬动。实行医保打包支付,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同上级医院组建医联体,先后通过卒中中心河南省认证、胸痛中心(标准版)国家验收等。启动县直医疗机构派驻乡镇“第一院长”工作,采取一院一策,精准帮扶。2022年全县组建“3+X”家庭签约团队173个,签约服务总数33.47万人,其中脱贫户签约率100%。四是“一张图”协同管理。积极探索医共体框架下的医防融合、慢病协同管理机制,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做到“平时健康有人管,需要服务有人帮”。
18.县医保局“集采药品进村室打通医保惠民最后一公里”项目
县医保局在全市率先启动“集采药品进村卫生室”工作,解决好群众购药难、购药贵等问题,切实打通了医保惠民“最后一公里”。一是明确工作内容。联合县卫健委、市场监管局下发《医保定点村卫生室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规程(试行)》,对工作中涉及到的药品报量、分量、配送和费用结算等具体内容进行了明确,为集采工作的具体开展奠定基础。二是组织实地调研。组织业务骨干深入有代表性的村卫生室开展实地调研工作,结合目前正在执行的国家、省级、省际联盟等批次集采药品目录,进一步细化了村级药品集采清单,涵盖了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常见疾病药品,为256个村卫生室执行集采药品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业务指导。三是强化指导监督。通过微信工作群、电话跟踪、实地督导等方式,对集采药品采购使用、配送管理、资金结算、零加价销售等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确保集采药品进村室工作落地落实,切实减轻城乡居民医疗负担。2022年,全县已有184个村完成了集采药品的初次报量和采购工作,涉及药品50余种,累计为参保群众节省医药费用约30余万元。
19.县民政局“‘三个聚焦’创新社会救助机制”项目
县民政局深入贯彻“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创新社会救助机制,完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推进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聚焦“兜住底”,实行三级联动,建立主动发现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纵向联动机制,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全面掌握农村低收入群体状况。全年为16000余名困难群众,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598.7万元。二是聚焦“兜准底”,实行数据共享,建立分类预警处置机制。加强与乡村两级沟通对接,利用扶贫等多部门数据平台,强化“三类户”监测力度,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及时向乡镇(街道)预警推送,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分类救助,全年共新增各类民政对象736人。三是聚焦“兜好底”,下放审核权限,完善精准救助机制。实施低保、特困和临时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乡镇(街道)政策,通过线上信息共享、线下主动发现,实现对低收入人口的常态监测。在疫情等特殊时期,优化简化社会救助审核确认程序,暂停低保、特困对象动态退出工作。同时,加大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支持力度,如遇紧急情况,可先行救助、再补资料。2022年共实施临时救助365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28.9万元。
20.县财政局“财政决算编报工作”项目
县财政局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奖惩机制等方面,实现了我县财政决算编报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连年获得省财政厅表彰。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协调配合、各业务科室负责人各司其责的统筹编报工作专班,为实现决算高质量编报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二是创新工作方式。一方面,将决算编报过程通过真人演示、录制视频的形式,让预算单位更好理解和掌握填报要求。另一方面,上线决算编报网络版软件,各预算单位直接通过软件填报决算数据,县财政局实时掌握填报进度、在线审核,大大提升了决算编报效率和质量。第三,建立图表文字强化分析,直观显示财政数据变化趋势,使决算编报更清晰,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参考。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制定决算公开考评办法,对公开内容和质量进行打分和排名,建立奖惩机制,提升全县财政决算编报水平。
21.县应急管理局“创新‘二二四六’机制提升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项目
县应急管理局在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过程中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加速构建基层应急体系的“温县模式”。一是突出“两个高标”,强化组织领导。高标搭建组织框架,成立县级组织领导体系,形成应急部门统筹、乡镇(街道)协同配合的现代化应急管理新体系。高标完善应急体系,制订了《温县乡镇(街道)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确保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落地落实落细。二是打造“两个平台”,构建智慧应急。统一推进县、乡、村三级应急平台、温县应急事件指挥系统建设,在县级层面率先完成温县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应急数据现场传输、远程会商、智能化分析。三是围绕“四个层面”,夯实各级责任。县级层面上,建立完善全县应急管理、防灾救灾组织体系,实现指挥调度更加灵敏、抢险救援更加科学。乡镇层面上,设立标准应急管理办公室11个,切实抓好乡级统筹、协调、指挥职责。村级层面上,成立5个社区安全劝导站,发挥900余名网格员重要职责,实现“人在格中走,应急网中办”。全民层面上,建成13处应急文化街区,开展“应急文化进万家”活动,打通安全宣传最后一公里。四是聚焦“六个加强”,抓牢应急保障。围绕投入保障、规范管理、决策支撑、拓展延伸、队伍建设、科技应用六个方面,不断加强共享机制建设、应急人才引进、应急预案编制等方面应建设,提升基层应急能力。荣获焦作市“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22.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创新建立‘四项机制’全力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项目
温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创新建立“四项机制”,对涉军问题早介入、早处理、早化解,全力维护退役军人及军人军属合法权益。2022年被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评为“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党的二十大信访稳定工作表现突出集体”。一是会商解决机制促高效。由县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围绕退役军人工作疑难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等,定期召开会商会议,逐步形成重大事宜会商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二是联席研判机制解难点。联合县政法委、公安局、各乡镇(街道)、相关县直单位定期召开会议,重点分析研判我县退役军人群体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复杂问题,因案制宜,及时保障退役军人群体合法权益。三是案件交办机制保稳定。明确信访案件办理原则、交办范围、交办途径、办理程序、信访事项督办规定,要求30日内办结相关信访案件。目前,已办结信访案件24起。四是“4+X”联动机制促和谐。制定了“4+X”(即4:维稳办、信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公安局专班,X:各相关单位及乡镇街道)联动处置制度,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
23.县人民法院“弘扬‘枫桥经验’,打造‘无讼社区’”项目
县人民法院创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无讼村”创建,建立健全“四个机制”,开创温县特色创建模式。无讼村创建工作得到河南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霁两次批示肯定,被最高人民法院评出的第四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一是打造预防机制。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预防、大化解活动,坚持“巡回审判、法治宣传、示范化解”三位一体,引领形成农村遵法、守法风尚,从源头预防矛盾发生。二是打造多元解纷机制。在全县设立11个乡级诉调对接工作站,262个村级诉调对接工作室,纵向构建县、乡、村三级解纷网络,确保纠纷就地化解。三是法治保障机制。由法院速裁、交通运输、金融、劳保、行政等团队,对接指导各专门调解委员会,形成“前店后厂”调审衔接模式,以高质量的指导和高效率审判,解除诉前调解人员的后顾之忧。四是打造考核奖惩机制。将乡镇(街道)、村(社区)万人成诉率纳入全县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定期通报乡镇、村、社区万人成讼率排名,以考核考评倒逼工作落实。
24.县总工会、县人社局“温县劳动争议一体化处理中心”项目
县总工会、县人社局建立温县“人社+工会+法院+司法+工商联”“五位一体”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设立“温县劳动争议一体化处理中心”,切实发挥各部门参与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职能作用,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一是建立工作对接研商机制。通过定期召开例会、会商研判、信息通报等方式方法,形成“五方联动、多方合作”一体化处理的工作合力,着力实现工作对接常态化、调处化解多元化。二是探索建立委派委托调解机制。县人社局、县法院将适合工会调解的劳动争议案件委派至“一体化处理中心”,将诉前先行调解与诉中委托调解有序衔接起来,重调减诉,提高成功率,助推社会稳定。三是建立联手履责机制方面。加强“调—审—执”合作,建立快调、快执绿色通道,形成一站式服务,打通快速为职工维权的“最后一公里”和绿色通道,努力实现“一站式”闭环服务。自2020年4月“温县劳动争议一体化处理中心”挂牌受案至今,共受理调解案件300余起,工会法援案件的调解成功率达90%,接待当事人800余人次,解答法律事务事宜100余起,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案件5起。
25.县工商联“以‘四新’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项目
县工商联以拓展“新”阵地、完善“新”服务、引燃“新”活动、融合“新”创意的“四轮驱动”吸引力促进社会各阶层人士合作发展、激发创新活力。一是拓展“新”阵地。建立“党组织+服务站”工作模式,建立统战工作实践基地,邀请代表人士开展主题活动,积极引导新联会成员建言献策,凝聚思想共识。现社会阶层人士中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60余人,在市级以上建议、提案数10件,县级提案数30余件。二是完善“新”服务。依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站”,创新开展聚才引智、创新创业、参政议政等服务。疫情期间,借助网络平台“线上带货”帮助菜农销售山药、蔬菜百万斤。三是引燃“新”活动。依托实践基地,开展“凝心聚力、同心筑梦”等主题活动,开设学习培训40多场次,为新阶层人士定期充电。目前,全县爱心企业及人士捐赠款物1200余万元,其中新联会会员捐款达300多万元。四是融合“新”创意。邀请各行业专业拔尖人才组成“顾问班子”,提供“金点子”。成立联合企业高管、金融专家、法律专家顾问等人员在内的新联会成员“思想智库”。
26.团县委“‘青春云助农 合力话振兴’直播带货”项目
团县委将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作为推进消费帮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直播带货品牌活动,探索形成线上线下融合跟进的消费模式,有效增加农户收入。一是凝聚力量,邀请网络大V主播助阵农产品推介。发挥共青团社会联络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与市、县两级融媒体沟通对接,扩大活动知晓范围。动员全县各级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在朋友圈、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积极宣传活动相关预告信息。二是发挥优势,多措并举推介特色农产品。让“直播带货”更加“接地气”,邀请全国各地经销商和网络主播到田间地头参观直播,带领观众直观感受铁棍山药的品质特点。同时,通过直播平台介绍太极拳等文化旅游资源及特色产业,全力助推乡村振兴。2022年,直播带货活动累计观看人数达206万人次,累计销售铁棍山药38.6万斤,销售额达525万元。该活动被共青团新闻联播、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等各级媒体报道。三是丰富活动,增强现场群众体验感。直播现场增设捡山药豆比赛、采挖山药、品尝绵甜可口的蒸山药和特色民俗表演,让群众近距离体验农村生活,带动青年朋友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中。
27.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创新打造重点场所疫情风险管控系统及平台”项目
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研发重点场所疫情风险管控系统及平台,加大重点场所疫情防控风险管控,有效控制进出人员和车辆管理,最大限度保障场所安全,为企业提供一个平安和谐的生活生产环境。一是提高工作效率。利用智能刷脸设备+车牌号识别终端+线上预约管理系统,实现员工和访客、车辆快速通行。系统自动比对健康信息,符合条件通过预约,异常人员系统自动拒绝,提高车辆、人员通行效率。二是加强人员预警。通过系统智能刷脸设备,确认员工和预约访客健康情况。与河南省疫情防控一体化平台实现健康码、核酸检测、三天两检状况等数据联动,确保异常人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清零,打通疫情大数据安全平台。三是精准管理数据。系统平台实时统计访客信息,定时统计员工出勤时间,车辆出入管理,对数据精准统计、量化管理,给管理层提供精准数据决策管理。四是节约防控成本。“企业疫情防控云平台”无需专人定时定点把守监管人员、车辆进出、门卫无纸化办公、大量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有效提高重点场所单位经济效益。2022年3月,以红田家居和蓝兴集团两家公司为试点开展工作,得到了两家企业的充分认可。
28.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水电气暖便民服务”项目
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水电气暖事项正式上线“焦我办”APP,成为了第一个依托“焦我办”APP线上办理水电气事项的县区。一是组建工作专班。制定行动方案,安排专人负责,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了“业务骨干+技术专家+保障人员”的工作专班进行技术攻坚。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加大与县中投水务、县供电公司、县中裕燃气和中环投等公司的合作协调力度,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找准方向,积极与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相关科室以及四家公司上级部门对接,沟通解决上线事项过程中面临的制约和难题。三是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推广。同时,组织志愿者及时告知办事群众,加强了宣传力度,扩大了知晓范围,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民度和群众满意度,为温县优化营商环境谱写新篇章。上线以来,已累计办结25件事项。
29.县司法局“公证调查令”项目
为充分发挥公证预防纠纷、证明、监督等职能作用,维护民生、化解矛盾,县司法局联合县公证处、县人民法院开展公证调查令,根据法院执行案件的需要,由公证处指派工作人员持公证调查令,到有关单位对被执行人的婚姻家庭状况和配偶财产状况进行调查取证工作,成为河南省第一家开展公证调查令的公证处。2022年5月,温县公证处与县人民法院联合在县人民法院成立了“执行+公证融合服务中心”,公证处指派人员进驻服务中心,负责执行案件的接待、调查令的交接等工作,将公证调查令从一般执行案件拓展到法院的终本案件中,提高了公证的社会影响力,助力化解执行难题,提高执行工作效率,及时兑现生效裁判利益,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公证调查令实施以来,对5289件法院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进行调查,共调查21681余人次,查封113套房产,冻结公积金93人,冻结存款144万,结案165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22年7月,温县公证处被河南省公证协会评为优秀公证处。
30.县人民医院“高标准建设传染病房楼”项目
县人民医院以传染病患者就医需求为落脚点,从布局规划、建筑材料选择到科室设置、服务项目等内容,全力保护病毒感染者健康。一是构建施工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技术创新保障机制、专利制度和成果产业化机制,指导帮助施工人员明确技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生态理念融入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减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同时,为技术创新人员提供物质和精神奖励。二是发展绿色生态环保。将“绿色节能”理念纳入施工技术,实现良好生态效益。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因地制宜利用资源,减少人力物力消耗,合理利用原有土建施工结构和材料,遵循资源利用最大化,有效减少材料浪费、噪音和建筑垃圾,提高能源转化效率。三是打造“一站式”服务。传染病房楼内设发热门诊、收费室、药房、CT室等,功能科室设置齐全,不出楼即完成缴费、检查等项目。配备专业医疗护理团队,为患者定制个性化的出院指导,做好出院康复指导。开设一日三餐“订餐送餐服务”满足患者之需。2022年投入使用以来,已有序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1000余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和服务产妇100余人,真正实现了传染病患者的接诊、转运、诊疗、服务和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发放电子消费券100万!“喜迎元宵节·乐享在温县”系列促消费活动启动→
温县召开食品行业政企“亲清面对面”座谈会→
温县部署元宵节安全防范工作!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温县网络美术作品展获奖作品公布!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温县发布
转载请注明:微信点赞 » 投票!选出您心中的2022年度“温县工作改革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