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微信点赞是一个教您如何操作微信点赞的教程平台!

幼儿园数学区域材料如何投放及区域活动评比表

点赞资讯 weixin 126浏览


幼儿园数学区域材料如何投放
在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提供各种操作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作为教师,如何提供区域活动材料,如何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调整活动材料,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
    分类经验是幼儿数概念形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数活动是比较有效的。中班主题活动“在农场里”开始前,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一定的材料,以帮助幼儿积累分类经验。以下为您介绍“中班数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案例,供您参考。
    第一次投放材料
    我们制作并投放了有关“给动物喂食”的材料,如“猫抓老鼠”“小兔吃萝卜”“小鸡捉虫”等,这些材料大多是立体的,幼儿可以根据动物身上的数字或小圆点数给它们喂相应数量的食物。考虑到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材料的立体化、情景化,以吸引幼儿操作。同时,我们根据中班幼儿数数能力的发展特点,要求幼儿在小班5以内点数的基础上小幅递进,以感知6以内数量的物体为主。
    幼儿操作情况
    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材料立刻吸引了孩子们,有的饶有兴趣地给一只一只小猪喂奶,有的专心致志地把奶牛一头一头请到草地上,有的学着小鸭叫,让鸭子一只一只游到池塘里……我则在一旁观察、指导。宁宁选择了“小猫吃鱼”的材料。他将塑料鱼从小盘中拿出来一条一条地喂给3只小猫吃,不一会儿,12条小鱼被平均分给了3只小猫。尔后,他倒出小鱼,给它们排起队来。“现在,小猫又饿了。”我在一旁指着猫身上的数字轻轻地提醒,“不过,不同的小猫吃的鱼可不一样多,吃得太少要饿,吃得太饱对身体不好。”在我的提示下,宁宁又开始操作,他看了看猫身上的数字,又将盘中的塑料鱼一条一条地喂给小猫:“1、2、3,3条鱼。”“1、2、3、4,4条鱼。”……“3条鱼,4条鱼,5条鱼。”宁宁用手逐一点数。
    分析与思考
    1、现有的材料能否推动幼儿数数经验的发展:在按数取物的操作中,孩子们依然处于小班时期手口一致点数的水平。而中班幼儿应学习不受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排列位置的影响正确而迅速地数数。我们发现现有材料都是单个呈现的,比如一条一条的塑料小鱼,一个一个的彩色套圈……立体材料虽然能引发幼儿的操作欲望,但比较单一,在颜色、大小、形状及排列位置等方面缺少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幼儿只采用逐一点数的操作方法。
    2、教师的介入是否适宜:刚开始操作时,有一部分幼儿并没有理解材料的设计意图,操作的目的性不强。比如宁宁并没有关注到小猫身上的数字,而是自由地给小猫分鱼。其实,操作过程是幼儿感知和体验材料的过程,教师过早介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
    对策
    1、教师要学会等待,让幼儿充分操作,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并了解不同材料的玩法。
    2、针对幼儿大多采用手口一致点数的现状,在后期的操作中,教师要提醒幼儿尝试默数操作。
    3、调整材料,启发幼儿探索新的数数方法。如将单个呈现的立体食物调整为平面的食物卡,使幼儿由关注材料转向关注操作过程。
    第二次调整及投放材料
    一方面,我们将有些单个呈现的立体材料加以组合,如将几只小鸭粘合在一起,将几个套圈固定在一起;另一方面,我们投放平面材料,如不同数量的鱼的卡片,卡片上鱼的颜色、大小、形状、排列位置也有变化。此外,我们还采用呈现部分5以内数量物体的方式来投放材料,如在贴有数字7的花园中呈现4只蜜蜂等。
    幼儿操作情况
    有的幼儿在操作“小鸭学游泳”的材料时,先让3只组合排列的鸭子游到池塘里,再让其他鸭子一只一只游到池塘里;有的幼儿选择了“勤劳的蜜蜂”的材料,先用手指将花园里已有的4只蜜蜂画个圈,接着边念“5、6、7”边将蜜蜂一只一只地送进花园。
    在操作中,我们发现宁宁、蕾蕾、小凡均选择了材料“饲养员请客”,但操作方式有明显差异。宁宁拿起一张卡片逐一点着小草的数量,边数着“1、2、3、4……”,边将小草喂给贴有相应数卡的动物,“小羊,请你吃6棵草”“小牛,请你吃8棵草”。蕾蕾则拿起卡片迅速地分给相应的动物,不一会儿就分完了所有卡片。我们问她怎么数的,她说:“这张是2、4、6,一共有6棵草,喂给小羊吃。”“这张两边都有4棵草,4加4等于8,喂给小牛吃。”“这张是5、6、7、8,也给小牛吃。”小凡每次拿起一张卡片,都先用手遮住数量少的一部分草,然后接着数:“3棵大草,4、5、6,一共6棵。”“2棵深绿的草,3、4、5、6、7,一共7棵。”……
    分析与思考
    1、调整后的材料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数数经验吗:调整材料后,孩子们逐一点数的情况明显减少,呈现出多种数数方式,大部分幼儿在操作中无需教师提示,就能尝试“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的方法。由此可见,采用组合排列或呈现部分物体的方式能暗示幼儿采用其他数数方法,同时也能迁移幼儿前期的分类经验,并尝试目测数群。但是,我们也发现大部分幼儿的目测能力还较低。
    2、幼儿的数数经验发展均衡吗: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的数数水平差异较大。如,宁宁习惯于手口一致地点数,在教师提醒后,她才尝试默数。而蕾蕾能不受物体大小、颜色、排列位置的影响正确而迅速地数数,并运用了多种数数方法:两个两个地数,迅速目测数群,运用加法快速操作。
    对策
    1、对于数数经验还不太丰富的幼儿,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丰富与积累经验。如提供合作游戏的材料,引导幼儿强弱组合,发挥同伴互动作用,在共同游戏中尝试新方法。
    2、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对数数水平较高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封闭状排列、交叉排列的材料等,以提高目测难度。同时保留一些简单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可利用集体活动让幼儿交流不同的数数方法,带动全班幼儿数数经验的丰富与提升。
    

第三次调整及投放材料
    首先,撤除原先保留的单个物体,同时将有些材料合并,比如将“小猫吃鱼”和“猫抓老鼠”合并成“小猫的美餐”,以提高操作难度。此外,新投放的材料数量增至10以内。
    其次,给“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的材料增加难度,如在同一张卡片上呈现颜色、大小、形态等多维度变化,使幼儿在操作同一材料时能采用不同的数数方法,以此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可提供计时器,引导幼儿挑战数数速度。
    第三,逐步投放一些难度不一的封闭状排列物体。如,我们由易到难地投放封闭状排列的平面材料、小型的可整体观察到的封闭状排列的立体材料、大型的无法整体观察到的封闭状排列的立体材料。而在这三种层次的材料中,每一种又分出若干小层次,如物体有大小或颜色等差异、可供幼儿确定起数点的材料,物体无差异、需要幼儿自定起数点的材料,等等。
    幼儿操作情况
    在操作中,孩子们的数数方法挺丰富,大多能快速而准确地目测6以内数量。而对于封闭状排列的物体,他们能尝试自主确定起数点,有的幼儿还会用笔、贴纸等做标记。
    分析与思考
    通过不断调整材料,孩子们在操作中逐步丰富数数经验,提高数数能力。对孩子们来说,综合运用确立起数点数数和目测数群数数这两种方法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适当地调整材料,以促进幼儿数数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总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及主题活动开展的需要,有计划地投放材料,有意识地观察,有针对性地调整,避免一刀切和一成不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区域活动中材料的作用,积极推进幼儿数经验的提升。

幼儿园区域活动比赛评分表

班级:     评分人:

项目

评分细则

分值

得分

合计

环境

创设

10分

1.区域布置别致,整体环境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整体美观、内容丰富,班级设5-7个活动区。

4



2.各区角空间安排互不干扰,有利于幼儿交往、互动,有利于各类游戏活动开展,有利于教师对全体幼儿的观察,有明显标志和入区插卡标识。

3


3.区域环境创设和主题活动相结合,注重家长支持和幼儿参与,合理利用废旧材料布置。

3


材料

设放

30

1.材料提供具有趣味性、操作性、可变性、丰富性、安全性,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10



2.活动材料符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体现层次性,有利于不同能力的幼儿提高。

10


3. 活动材料投放与班级主题内容相结合,能体现主题内容的渗透。

5


4. 区角材料给幼儿留有发挥想象的余地,体现开放性,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5


教师

组织

指导

30

1. 教师能随时、全方位地观察了解幼儿的表现,掌握动态,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把握指导的时机,适时适度选用适宜的指导方法介入活动与孩子互动。

10



2. 尊重幼儿在游戏发展水平、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自己富有个性的发展。

6


3.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幼儿活动中的主体性,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主地评价和自我激励。

6


4.教师在游戏活动结束后能进行科学、合理、有效地评价。            

8


幼儿

游戏

水平

30

1.熟悉活动规则,遵守活动常规。

6



2.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桌面、地面和操作材料的整洁有序,游戏结束后能主动有序地收拾、整理活动材料。

6


3.幼儿自主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区域活动,能按要求正确使用各种材料,形成个性化游戏氛围和鲜明的班级游戏特色。

6


4.幼儿通过区域游戏活动得到锻炼,社会交往、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创造力、想象力等得到一定的发展。

6


5.游戏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幼幼互动的动态性发展。

6


总计


 

-END-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谢谢您的关注。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公众号,请长按上面的二维码添加关注,并请推荐给您的同事同学和朋友们。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普及科学保教的理念与方法。学前云教研将为大家持续推送实用的教研资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云教研

转载请注明:微信点赞 » 幼儿园数学区域材料如何投放及区域活动评比表